(一)建立与完善质量标准体系
1.进一步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
加强中药材质量标准研究,特别是中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的研究,进一步完善中药材质量标准,制定并推行规范化的中药材种植、采集和加工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
2.逐步完善饮片炮制规范。
加强中药炮制工艺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提高饮片加工水平,逐步建立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加工规范,建立健全中药饮片生产的质量管理体系。
3.提高和完善中成药质量标准。
借鉴国际天然药物发展经验,积极探索制订既符合中药特点又能得到国际认可的中药质量标准,促进中成药特别是新产品质量的提高。按照平均先进的原则,逐步提高中成药,特别是中药保护品种的质量标准,鼓励先进,淘汰落后。积极推广采用指纹图谱等先进技术对中成药质量进行控制。
(二)推进中药材生产产业化进程
1.积极推进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产业化进程。
药材主产区,特别是大宗药材主产区应积极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的质量;继续探索中药材生产的产业化途径,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农户与市场相结合,增加预见性,减少盲目性。积极发展“绿色药材”生产,满足市场需要。
2.保护野生药材资源,加强野生药材的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工作。
对重要野生药材品种要加强人工选育工作,制止过度采挖,运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优良种源的繁育,建立和完善种子种苗基地、栽培(养殖)试验示范基地。支持药用植物种子基因库的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西部地区是我国的中药材主产区,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以市场为导向,结合“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做好优质中药材的种植,要重点抓好甘草、麻黄草的保护和利用。
3.鼓励中成药生产企业建立药材基地。
发挥中成药生产企业带动药材生产的作用,鼓励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建立中药材原料基地,把工厂第一车间建在药材生产基地,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供应。
4.促进中药提取物产业化。
鼓励中药提取物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国际竞争力。尽快制定国家标准,为实现中药现代化创造条件。
(三)改进中药饮片管理,提高饮片质量
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饮片管理模式,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满足市场需要。鼓励采用浸润、干燥等先进技术,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生产规模化,促进产业升级。
在现有配方浓缩颗粒的基础上,加快产业化进程,鼓励浓缩颗粒骨干企业与药材基地之间的联合,实现规模化生产,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