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7 物理课程内容分类
┏━━━━━━━━━━━━━━┯━━━━━━━━━━━━━━━━━━━━━━━━━━┓
┃课程 │课程内容 ┃
┠──────────────┼──────────────────────────┨
┃物理 │1.初中物理 ┃
┃ │1.1 物质 ┃
┃ │1.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
┃ │1.1.2 物质的属性 ┃
┃ │1.1.3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
┃ │1.1.4 新材料及其作用 ┃
┃ │1.2 运动和相互作用 ┃
┃ │1.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
┃ │1.2.2 机械运动和力 ┃
┃ │1.2.3 声和光 ┃
┃ │1.2.4 电和磁 ┃
┃ │1.3 能量 ┃
┃ │1.3.1 能量 能量的转化和转移 ┃
┃ │1.3.2 机械能 ┃
┃ │1.3.3 内能 ┃
┃ │1.3.4 电磁能 ┃
┃ │1.3.5 能量守恒 ┃
┃ │1.3.6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
┃ │2.高中物理 ┃
┃ │2.1 直线运动 ┃
┃ │2.1.1 机械运动 ┃
┃ │2.1.2 参考系 ┃
┃ │2.1.3 质点 ┃
┃ │2.1.4 平移和路程 ┃
┃ │2.1.5 平均速度 ┃
┃ │2.1.6 瞬时速度 ┃
┃ │2.1.7 速率 ┃
┃ │2.1.8 加速度 ┃
┃ │2.1.9 匀变速直线运动 ┃
┃ │2.1.10 自由落体运动 ┃
┃ │2.1.11 重力加速度 ┃
┃ │2.2 力 ┃
┃ │2.2.1 力的概念 ┃
┃ │2.2.2 力的矢量性 ┃
┃ │2.2.3 重力 ┃
┃ │2.2.4 重心 ┃
┃ │2.2.5 形变和弹力 ┃
┃ │2.2.6 滑动摩擦力 ┃
┃ │2.2.7 静摩擦和最大静摩擦力 ┃
┃ │2.2.8 力的合成和分解 ┃
┃ │2.2.9 平行四边形法则 ┃
┃ │2.2.10 共点力的平衡 ┃
┃ │2.2.11 力矩和力矩的平衡 ┃
┃ │2.3 牛顿运动定律 ┃
┃ │2.3.1 牛顿第一定律 ┃
┃ │2.3.2 牛顿第二定律 ┃
┃ │2.3.3 牛顿第三定律 ┃
┃ │2.3.4 超重和失重 ┃
┃ │2.3.5 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 ┃
┃ │2.3.6 牛顿力学的适用范围 ┃
┃ │2.3.7 非惯性系和惯性力 ┃
┃ │2.4 曲线运动与万有引力 ┃
┃ │2.4.1 曲线运动 ┃
┃ │2.4.2 曲线运动中速度的方向 ┃
┃ │2.4.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
┃ │2.4.4 平抛运动 ┃
┃ │2.4.5 匀速圆周运动 ┃
┃ │2.4.6 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 ┃
┃ │2.4.7 向心加速度 ┃
┃ │2.4.8 向心力 ┃
┃ │2.4.9 离心现象 ┃
┃ │2.4.10 万有引力定律 ┃
┃ │2.4.11 人造地球卫星和宇宙速度 ┃
┃ │2.5 动量 ┃
┃ │2.5.1 动量 ┃
┃ │2.5.2 动量定理 ┃
┃ │2.5.3 动量守恒定律 ┃
┃ │2.5.4 反冲与火箭 ┃
┃ │2.5.5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宇宙航行 ┃
┃ │2.6 机械能 ┃
┃ │2.6.1 功 ┃
┃ │2.6.2 功率 ┃
┃ │2.6.3 动能 ┃
┃ │2.6.4 动能定理 ┃
┃ │2.6.5 重力势能 ┃
┃ │2.6.6 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 ┃
┃ │2.6.7 弹性势能 ┃
┃ │2.6.8 机械能守恒定律 ┃
┃ │2.6.9 伯努利方程 ┃
┃ │2.7 机械振动 ┃
┃ │2.7.1 简谐运动 ┃
┃ │2.7.2 简谐运动的振幅 周期和频率 ┃
┃ │2.7.3 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 ┃
┃ │2.7.4 单摆 单摆周期公式 ┃
┃ │2.7.5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 ┃
┃ │2.8 分子热运动与能量守恒 ┃
┃ │2.8.1 阿佛加德罗常数 ┃
┃ │2.8.2 分子的热运动 ┃
┃ │2.8.3 分子热运动的动能 ┃
┃ │2.8.4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
┃ │2.8.5 分子势能 ┃
┃ │2.8.6 物体的内能 ┃
┃ │2.8.7 热量 ┃
┃ │2.8.8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
┃ │2.8.9 热力学第一定律 ┃
┃ │2.8.10 能量守恒定律 ┃
┃ │2.8.11 热力学第二定律 ┃
┃ │2.8.12 永动机不可能 ┃
┃ │2.8.1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
┃ │2.8.14 能源的利用与环境保护 ┃
┃ │2.9 固体 液体和气体 ┃
┃ │2.9.1 气体的体积 压强 温度间的关系 ┃
┃ │2.9.2 气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
┃ │2.9.3 气体压强的微观意义 ┃
┃ │2.10 电场 ┃
┃ │2.10.1 元电荷 电荷守恒与点电荷 ┃
┃ │2.10.2 真空中的库仑定律 ┃
┃ │2.10.3 电场强度 ┃
┃ │2.10.4 电场线 ┃
┃ │2.10.5 匀强电场 ┃
┃ │2.10.6 电场线图 电势差 ┃
┃ │2.10.7 电势 ┃
┃ │2.10.8 电容器 电容 常用的电容器 ┃
┃ │2.11 恒定电流 ┃
┃ │2.11.1 欧姆定律 ┃
┃ │2.11.2 电动势 ┃
┃ │2.11.3 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
┃ │2.11.4 路端电压与负载关系 ┃
┃ │2.11.5 闭合电路中的能量转化 ┃
┃ │2.11.6 半导体 ┃
┃ │2.11.7 超导及其应用 ┃
┃ │2.12 磁场 ┃
┃ │2.12.1 磁场和电流的磁场 ┃
┃ │2.12.2 磁感应强度 磁感线和地磁线 ┃
┃ │2.12.3 安培定则 ┃
┃ │2.12.4 磁性材料 ┃
┃ │2.12.5 分子电流假说 ┃
┃ │2.12.6 安培力的大小 ┃
┃ │2.12.7 左手定则 ┃
┃ │2.12.8 运动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 ┃
┃ │2.12.9 洛伦兹力 ┃
┃ │2.13 电磁感应 ┃
┃ │2.13.1 磁通量 ┃
┃ │2.13.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
┃ │2.13.3 导体切割磁感线时的感应电动势 ┃
┃ │2.13.4 右手定则 ┃
┃ │2.14 交变电流 ┃
┃ │2.14.1 交流发电机及其产生正弦式电流的原理 ┃
┃ │2.14.2 正弦式电流的图象 ┃
┃ │2.14.3 正弦式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周期和频率 ┃
┃ │2.14.4 理想变压器 ┃
┃ │2.14.5 电能的输送 ┃
┃ │2.15 机械波 ┃
┃ │2.15.1 机械波 ┃
┃ │2.15.2 横波和纵波 ┃
┃ │2.15.3 波长 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
┃ │2.15.4 超声波及其应用 ┃
┃ │2.16 电磁场和电磁波 ┃
┃ │2.16.1 电磁场 ┃
┃ │2.16.2 电磁波 ┃
┃ │2.16.3 电磁波的周期 频率和波速 ┃
┃ │2.16.4 电视 ┃
┃ │2.16.5 雷达 ┃
┃ │2.16.6 光是电磁波 ┃
┃ │2.16.7 电磁波谱 电磁波谱的各主要波段及其应用 ┃
┃ │2.17 光 ┃
┃ │2.17.1 光的反射现象 ┃
┃ │2.17.2 光的折射现象 ┃
┃ │2.17.3 光的应用 ┃
┃ │2.17.4 光的干涉现象 光的衍射现象 ┃
┃ │2.17.5 激光的特性及其应用 ┃
┃ │2.17.6 激光光电效应 ┃
┃ │2.17.6.1 光子 ┃
┃ │2.17.6.2 光的波粒二象性 ┃
┃ │2.17.6.3 物质波 ┃
┃ │2.17.6.4 光的本性学说的发展简史 ┃
┃ │2.18 原子和原子核 ┃
┃ │2.18.1 波尔模型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 ┃
┃ │2.18.2 氢原子中电子云 ┃
┃ │2.18.3 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
┃ │2.18.4 原子核的组成 ┃
┃ │2.18.5 天然放射现象 ┃
┃ │2.18.6 a b y射线 ┃
┃ │2.18.7 衰变 ┃
┃ │2.18.8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
┃ │2.18.9 重核的裂变 ┃
┃ │2.18.10 链式反应 ┃
┃ │2.18.11 核反应堆 ┃
┃ │2.18.12 放射性污染和防护 ┃
┃ │2.18.13 轻核的聚变 ┃
┃ │2.18.14 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