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2002修订)

  因建设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交纳草原植被恢复费。草原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用于恢复草原植被,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草原植被恢复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和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四十条 需要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
  临时占用草原的期限不得超过二年,并不得在临时占用的草原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占用期满,用地单位必须恢复草原植被并及时退还。
  第四十一条 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需要使用草原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修筑其他工程,需要将草原转为非畜牧业生产用地的,必须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前款所称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是指:
  (一)生产、贮存草种和饲草饲料的设施;
  (二)牲畜圈舍、配种点、剪毛点、药浴池、人畜饮水设施;
  (三)科研、试验、示范基地;
  (四)草原防火和灌溉设施。

第六章 保护

  第四十二条 国家实行基本草原保护制度。下列草原应当划为基本草原,实施严格管理:
  (一)重要放牧场;
  (二)割草地;
  (三)用于畜牧业生产的人工草地、退耕还草地以及改良草地、草种基地;
  (四)对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具有特殊作用的草原;
  (五)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的草原;
  (六)草原科研、教学试验基地;
  (七)国务院规定应当划为基本草原的其他草原。
  基本草原的保护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四十三条 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按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有关规定在下列地区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
  (一)具有代表性的草原类型;
  (二)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分布区;
  (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经济科研价值的草原。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加强对草原珍稀濒危野生植物和种质资源的保护、管理。
  第四十五条 国家对草原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务院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草原载畜量标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定期核定草原载畜量。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超载过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