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人民币大额和可疑支付交易报告管理办法[失效]

  第七条 下列支付交易属于大额支付交易:
  (一)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单位)之间金额100万元以上的单笔转账支付;
  (二)金额20万元以上的单笔现金收付,包括现金缴存、现金支取和现金汇款、现金汇票、现金本票解付;
  (三)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之间以及个人银行结算账户与单位银行结算账户之间金额20万元以上的款项划转。
  第八条 下列支付交易属于可疑支付交易:
  (一)短期内资金分散转入、集中转出或集中转入、分散转出;
  (二)资金收付频率及金额与企业经营规模明显不符;
  (三)资金收付流向与企业经营范围明显不符;
  (四)企业日常收付与企业经营特点明显不符;
  (五)周期性发生大量资金收付与企业性质、业务特点明显不符;
  (六)相同收付款人之间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收付;
  (七)长期闲置的账户原因不明地突然启用,且短期内出现大量资金收付;
  (八)短期内频繁地收取来自与其经营业务明显无关的个人汇款;
  (九)存取现金的数额、频率及用途与其正常现金收付明显不符;
  (十)个人银行结算账户短期内累计100万元以上现金收付;
  (十一)与贩毒、走私、恐怖活动严重地区的客户之间的商业往来活动明显增多,短期内频繁发生资金支付;
  (十二)频繁开户、销户,且销户前发生大量资金收付;
  (十三)有意化整为零,逃避大额支付交易监测;
  (十四)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为;
  (十五)金融机构经判断认为的其他可疑支付交易行为。
  本条所称“短期”,指10个营业日以内。
  第九条 存款人申请开立银行结算账户时,金融机构应审查其提交的开户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
  第十条 金融机构应建立存款人信息数据档案,保存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的信息资料,包括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的名称、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姓名及其有效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开户的证明文件、组织机构代码、住所、注册资金、经营范围、主要资金往来对象、账户的日平均收付发生额等信息和个人银行结算账户存款人的姓名、身份证件的名称和号码、住所等信息。
  第十一条 金融机构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时,发现其客户有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情形的,应记录、分析该可疑支付交易,填制《可疑支付交易报告表》(格式见附表1)后进行报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