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进境动物和动物产品风险分析管理规定

  (一)生物学因素,如易感动物、病原性质等;
  (二)国家因素,如传播媒介,人和动物数量,文化和习俗,地理、气候和环境特征;
  (三)商品因素,如进境商品种类、数量和用途,生产加工方式,废弃物的处理。
  发生评估证明危害因素在我国境内不造成危害的,风险评估结束。
  第十七条 后果评估应当考虑以下因素:
  (一)直接后果,如动物感染、发病和造成的损失,以及对公共卫生的影响等;
  (二)间接后果,如危害因素监测和控制费用,补偿费用,潜在的贸易损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第十八条 对传入评估、发生评估和后果评估的内容综合分析,对危害发生作出风险预测。

第四章 风险管理

  第十九条 当境外发生重大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事件时,国家质检总局根据我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并参照国际标准、准则和建议,采取应急措施,禁止从发生国家或者地区输入相关动物、动物产品、动物遗传物质、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和动物病理材料。
  第二十条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确定与我国适当保护水平相一致的风险管理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应当有效、可行。
  第二十一条 进境动物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产地选择、时间选择、隔离检疫、预防免疫、实验室检验、目的地或者使用地限制和禁止进境等。
  第二十二条 进境动物产品、动物遗传物质、动物源性饲料、生物制品和动物病理材料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产地选择,产品选择,生产、加工、存放、运输方法及条件控制,生产、加工、存放企业的注册登记,目的地或者使用地限制,实验室检验和禁止进境等。

第五章 风险交流

  第二十三条 风险交流应当贯穿于风险分析的全过程。风险交流包括收集与危害和风险有关的信息和意见,讨论风险评估的方法、结果和风险管理措施。
  第二十四条 政府机构、生产经营单位、消费团体等可了解风险分析过程中的详细情况,可提供意见和建议。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