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2: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
│检验│ 项目编号 │ 检验内容与要求 │ 检验方法 │
│项目│ │ │ │
├──┼─────┼─────────────────────────────┼────────────────┤
│ │ │ 制造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和文件: │ │
│ │ │ a.型式试验合格证(复印件); │ │
│ │ 1.1※ │ b.总体布置图; │ 查阅资料。 │
│ 1.│ │ c.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 │ │
│ 技│ │ d.电气原理图、接线图及安全开关示意图。 │ │
│ 术├─────┼─────────────────────────────┼────────────────┤
│ 资│ │ 安装单位应提供: │ │
│ 料│ │ a.施工情况记录和自检报告; │ │
│ │ 1.2※ │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 查阅资料。 │
│ │ │ c.安装过程中由使用单位提出、经制造单位同意的变更设计 │ │
│ │ │的证明文件。 │ │
│ ├─────┼─────────────────────────────┼────────────────┤
│ │ │ 改造(大修)单位除提供1.2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 │ │
│ │ 1.3※ │大修)部分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和型式试验报告副本、改造部 │ 查阅资料。 │
│ │ │分经改造单位批准并签章的图样和计算资料。 │ │
│ ├─────┼─────────────────────────────┼────────────────┤
│ │ │ 使用单位应提供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制度(如故障状态救援操 │ │
│ │ │作规程,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资料以及设 │ │
│ │ 1.4※ │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1、1.2和1.3项要求的资料,维修保养 │ 查阅资料。 │
│ │ │、常规检查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等)。 │ │
│ │ │ 新增设备验收检验时仅核查运行管理制度。 │ │
├──┼─────┼─────────────────────────────┼────────────────┤
│ │ 2.1 │ 机房和转向站内至少应有一块为0.3平方米,其较小一边的 │ │
│ │ │长度不少于0.5m的没有任何固定设备的站立面积。 │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 │ │ 当主驱动装置或制动器装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载客分支和返│ │
│ │ 2.2 │回分支之间时,在工作区段应提供一个适当的接近水平的立足平台│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其面积不应小于0.12平方米,最小边尺寸不小于0.3m。 │ │
│ │ │ │ │
│ ├─────┼─────────────────────────────┼────────────────┤
│ │ 2.3 │ 分离机房、驱动和转向站以及固定式控制柜(屏)前要有一个宽│ │
│ │ │度不小于0.5m,深度为0.8m的自由空间。 │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 │ │ 分离机房、驱动和转向站以及固定式控制柜(屏)在需要对运动│ │
│ │ 2.4 │部件进行维修和检查的地方,应有一个底面积至少为0.5m×0.6m│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的自由空间。 │ │
│ ├─────┼─────────────────────────────┼────────────────┤
│ │ │ 如果转动部件易接近或对人有危险,应设置有效的防护装置,│ │
│ │ 2.5 │特别是必须在内部进行维修工作的驱动站或转向站的梯级和踏板转│ 外观检查。 │
│ │ │向部分。 │ │
│ ├─────┼─────────────────────────────┼────────────────┤
│ │ │ 分离机房、各驱动和转向站的电气照明应是永久性的和固定的│ │
│ │ 2.6 │。在金属结构内的驱动机房、转向站以及机房中的电气照明装置,│ 外观检查。 │
│ │ │应为常备的手提行灯。 │ │
│ ├─────┼─────────────────────────────┼────────────────┤
│ │ 2.7 │ 分离机房、驱动和转向站的每一处应配备一个或多个2P+PE型│ │
│ │ │电源插座。 │ 外观检查。 │
│ ├─────┼─────────────────────────────┼────────────────┤
│ 2.│ │ 在驱动主机附近,转向站中或控制装置旁,应装设一只能切断│ │
│ 驱│ 2.8※ │电动机、制动器释放装置和控制电路电源的主开关。 │ 断开主开关,检查照明、插座是│
│ 动│ │ 该开关应不能切断电源插座或检修及维修所必须的照明电路的│否被切断。 │
│ 和│ │电源。 │ │
│ 转├─────┼─────────────────────────────┼────────────────┤
│ 向│ 2.9 │ 主开关处于断开位置时应可被锁住或处于“隔离”位置,应在│ │
│ 站│ │打开活板门后能迅速而容易地断开。 │ 外观检查。 │
│ ├─────┼─────────────────────────────┼────────────────┤
│ │ 2.10 │ 主开关应能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正常使用情况下最大│ 检查主开关容量是否满足使 │
│ │ │电源的能力。 │用要求。 │
│ ├─────┼─────────────────────────────┼────────────────┤
│ │ 2.11 │ 当暖气装置、扶手照明和梳齿板照明是单独供电时,各相应开│ │
│ │ │关应位于主开关旁并有明显的标志。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 │ │ 在驱动和转向站中应设置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运行的│ │
│ │ 2.12※ │停止开关,如果驱动站已设置了主开关,可不设停止开关。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 停止开关的动作应能切断驱动主机电源,并使工作制动器制动│ │
│ │ │。 │ │
│ ├─────┼─────────────────────────────┼────────────────┤
│ │ │ 停止开关应为: │ │
│ │ │ a.手动的; │ │
│ │ 2.13 │ │ 外观检查。 │
│ │ │ b.具有清晰的,永久性的转换位置标记; │ │
│ │ │ c.符合安全触点要求。 │ │
│ ├─────┼─────────────────────────────┼────────────────┤
│ │ │ 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1000Ω/V,并且其│ 1.用500V兆欧表分别测量动 │
│ │ 2.14※ │值不得小于: │力电路、电气安全装置电路和照明 │
│ │ │ a.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0.5MΩ; │电路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 │
│ │ │ b.其他电路(控制、照明、信号等):0.25MΩ。 │阻。测量时应断开主开关,并断开 │
│ │ │ │所有电子元件。其他电路绝缘电阻 │
│ │ │ │的检测由安装调试和维护保养单位 │
│ │ │ │自检,检验机构负责查看自检记录。│
│ │ │ │ 2.电路电压不大于60V时,应 │
│ │ │ │用250V兆欧表测量。 │
│ ├─────┼─────────────────────────────┼────────────────┤
│ │ │ │ 1.将主电源断开,在进线端 │
│ │ 2.15※ │ 零线和地线应始终分开。 │断开零线,用万用表检查零线和地线│
│ │ │ │之间是否连通。 │
│ │ │ │ 2.每一单独设备的接地线必 │
│ │ │ │须直接接至接地干线上,不得互 │
│ │ │ │相串接后再接地。 │
│ ├─────┼─────────────────────────────┼────────────────┤
│ │ 2.16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设断相保护装置。 │ 断开主开关,在电源输入端 │
│ │ │ │分别断开各相电源,再闭合主开 │
│ │ │ │关检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是 │
│ │ │ │否启动。 │
│ ├─────┼─────────────────────────────┼────────────────┤
│ │ │ 电动机的电源应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来切断,接触器的触头应│ 1.检查电气原理图是符合要求。│
│ │ 2.17※ │串接于供电电路中,如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止时,接触器的│ 2.人为按住其中一个主接触头不│
│ │ │任一主触头未断开,应不能重新启动。 │释放、停车,检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
│ │ │ │行道是否重新启动。 │
│ ├─────┼─────────────────────────────┼────────────────┤
│ │ 2.18 │ 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进行短路保护。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 │ │ │ 1.用自动开关进行过载保护的:│
│ │ 2.19 │ 直接与电源连接的电动机应采用手动复位的自动开关进行过载│ 检查自动开关规格和整定值是否│
│ │ │保护,该开关应切断电动机的所有供电。 │与电动机相匹配。 │
│ │ │ │ 2.用热继电器进行过载保护的:│
│ │ │ │ 检查热继电器规格和整定值是否│
│ │ │ │与电动机相匹配。 │
│ │ │ │ 3.用热敏电阻对电机绕组温升 │
│ │ │ │进行过载保护的: │
│ │ │ │ 进行模拟试验。 │
│ ├─────┼─────────────────────────────┼────────────────┤
│ │ │ 制动系统供电的中断至少应有两套独立的电气装置来实现。这│ 1.检查电气原理图是否符合要求│
│ │ 2.20※ │些装置可以中断驱动主机的电源。如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停车以│。 │
│ │ │后,这些电气装置中的任一个还没有断开,应不能重新启动。 │ 2.人为按住其中一个主接触头不│
│ │ │ │释放、停车,检查自动扶梯或自动人│
│ │ │ │行道是否重新启动。 │
│ ├─────┼─────────────────────────────┼────────────────┤
│ │ 2.21 │ 能用手释放的制动器,应由手的持续力使制动器保持松开的状│ 手动试验。 │
│ │ │态。 │ │
│ ├─────┼─────────────────────────────┼────────────────┤
│ │ 2.22 │ 如提供手动盘车装置,该装置应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不允许采用曲柄或多孔手轮。 │ │
│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启动(或当启动是自动时,由一个使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用者经过某一点时使之自动启动,投入有效运行),应只能由指定 │ │
│ │ 2.23 │人员才能操作一个或数个开关来实现。 │ │
│ │ │ 开关可采用:钥匙操作式开关,拆卸式手柄开关,护盖可锁式│ │
│ │ │开关等。该开关不应同时用作主开关。 │ │
│ ├─────┼─────────────────────────────┼────────────────┤
│ │ 2.24 │ 操纵开关的人员在操作之前应能看到整个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 1.检查开关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
│ │ │道,或者应有措施保证在操作之前没有人正在使用自动扶梯或自动│或者检查是否有保证措施。 │
│ │ │人行道,运行方向在开关的指示上应能明显识别。 │ 2.开关上是否有明显的运行方 │
│ │ │ │向标识。 │
│ │ │ │ 3.操作开关,检查自动扶梯或 │
│ │ │ │自动人行道运行方向是否与标识一致│
│ │ │ │。 │
│ ├─────┼─────────────────────────────┼────────────────┤
│ │ 2.25※ │ 紧急停止装置应设置在位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附近│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的、明显而易于接近的位置。 │ │
│ ├─────┼─────────────────────────────┼────────────────┤
│ │ │ 对于提升高度超过12m的自动扶梯或使用区段长度超过40m的自│ │
│ │ │动人行道,应增设附加急停装置。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2.26※ │ 附加急停装置之间的距离: │ │
│ │ │ a.自动扶梯不应超过15m; │ │
│ │ │ b.自动人行道不应超过40m。 │ │
├──┼─────┼─────────────────────────────┼────────────────┤
│ │ │ 3.1.1 自动扶梯的倾斜角α不应超过30°,当提升高度不 │ 查阅资料,必要时测量并计算。│
│ 3.│3.1倾斜角│超过6m,额定速度不超过0.50m/s时,倾斜角α允许增至35°。 │ │
│ │ ├─────────────────────────────┼────────────────┤
│ 倾│ │ 3.1.2自动人行道的倾斜角不应超过12°。 │ 查阅资料,必要时测量并计算。│
│ 斜├─────┼─────────────────────────────┼────────────────┤
│ 角│3.2导向 │ 3.2.1 自动扶梯梯级在出入口处应有导向,使其从梳齿 │ │
│ 和│ │板出来的梯级前缘和进入梳齿板梯级后缘至少应有一段0.8m长的 │ 目测检查,必要时测量。 │
│ 导│ │水平移动距离。在水平运动段内,两个相邻梯级之间的高度误差最│ │
│ 向│ │大允许为4mm。若额定速度大于0.50m/s或提升高度大于6m,该水│ │
│ │ │平移动距离应至少为1.2m。 │ │
│ │ ├─────────────────────────────┼────────────────┤
│ │ │ 3.2.2 倾斜角大于6°的自动人行道,其上部出入口的踏 │ │
│ │ │板或胶带在进入梳齿之前或离开梳齿之后,应至少有一段 │ 目测检查,必要时测量并计算。 │
│ │ │0.4m长,最大倾角为6°的运行距离。 │ │
│ │ ├─────────────────────────────┼────────────────┤
│ │ │ 3.2.3 对踏板式自动人行道,离开梳齿的踏板前缘和进入 │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梳齿的踏板后缘,至少应有0.4m以上的一段不改变角度的距离。 │ │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及其周边,特别是在梳齿板的附近应有│ 用照度计置于出入口的地面上测 │
│ │ 4.1 │足够和适当的照明。室内或室外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出入口处的│量。 │
│ │ │光照度分别至少为501x或151x。 │ │
│ ├─────┼─────────────────────────────┼────────────────┤
│ │ │ 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出入口应有充分畅通的区域以容纳│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纵│
│ │ 4.2 │乘客。该畅通区的宽度至少等于扶手带中心线之间的距离,其纵深│深尺寸应从扶手带转向端端部算起。│
│ │ │尺寸至少为2.5m。如果该区宽度增至扶手带中心距的两倍以上, │ │
│ │ │则其纵深尺寸允许减少至2m。 │ │
│ ├─────┼─────────────────────────────┼────────────────┤
│ 4.│ 4.3 │ 自动扶梯的梯级或自动人行道的踏板或胶带上空,垂直净高度│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相│ │不应小于2.3m。 │ │
│ 邻├─────┼─────────────────────────────┼────────────────┤
│ 区│ │ 如果建筑物的障碍会引起人员伤害时,则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 │
│ 域│ │施。特别是在与楼板交叉处以及各交叉设置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 │
│ │ 4.4※ │道之间,应在外盖板上方设置一个无锐利边缘的垂直防碰挡板,其│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高度不应小于0.3m(扶手带中心线与任何障碍物之间距离不小于0 │ │
│ │ │.5m的除外)。 │ │
│ ├─────┼─────────────────────────────┼────────────────┤
│ │ 4.5 │ 扶手带外缘与墙壁或其他障碍物之间的水平距离在任何情况下│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均不得小于80mm。 │ │
│ ├─────┼─────────────────────────────┼────────────────┤
│ │ 4.6 │ 对相互邻近平行或交错设置的自动扶梯,扶手带的外缘间距离│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至少为120mm。 │ │
├──┼─────┼─────────────────────────────┼────────────────┤
│ │ 5.1 │ 扶手带开口处与导轨或扶手支架之间的距离在任何情况下均不│ 目测检查,必要时直尺测量。 │
│ │ │得超过8mm。 │ │
│ ├─────┼─────────────────────────────┼────────────────┤
│ │ 5.2 │ 扶手装置应没有任何部位可供人员站立;应采取措施阻止人们│ 检查在扶手装置两侧上、下边区│
│ │ │翻越扶手装置,以免除跌落的危险。 │段内是否已设立了与扶手装置平行或│
│ │ │ │垂直的,阻止人们翻越扶手装置的栏│
│ │ │ │杆或其他类似设施。 │
│ ├─────┼─────────────────────────────┼────────────────┤
│ │ │ 朝向梯级、踏板或胶带一侧扶手装置部分应是光滑的。其压条│ │
│ 5.│ 5.3 │或镶条的装设方向与运行方向不一致时,其凸出高度不应超过3mm │ 目测检查,必要时直尺测量。 │
│ 扶│ │,应坚固且具有圆角或倒角的边缘。围裙板与护壁板之间的连接处│ │
│ 手│ │的结构应使钩绊的危险降至极小。 │ │
│ 装├─────┼─────────────────────────────┼────────────────┤
│ 置│ 5.4 │ 护壁板之间的空隙不应大于4mm,其边缘应呈圆角或倒角状。 │ 目测检查,必要时直尺测量。 │
│ 和├─────┼─────────────────────────────┼────────────────┤
│ 围│ 5.5 │ 允许采用玻璃做成护壁板,护壁板应是单层安全玻璃(钢化玻 │ 目测检查,必要时直尺测量。 │
│ 裙│ │璃),玻璃的厚度不应小于6mm。 │ │
│ 板├─────┼─────────────────────────────┼────────────────┤
│ │ │ 围裙板应是十分坚固、平滑、且是对接缝的。但是,对于长距│ │
│ │ 5.6 │离的自动人行道,在其跨越建筑伸缩缝部位的围裙板的接缝可采取│ 外观检查。 │
│ │ │其他特殊连接方法来替代对接缝。 │ │
│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两│ │
│ │ │侧,任何一侧的水平间隙不应大于4mm,在两侧对称位置处测得的 │ 测量并计算。 │
│ │ │间隙总和不应大于7mm。 │ │
│ │ 5.7※ │ 如果自动人行道的围裙板设置在踏板或胶带之上时,则踏板表│ │
│ │ │面与围裙板下端间所测得的垂直间隙不应超过4mm。踏板或胶带的 │ │
│ │ │横向摆动不允许踏板或胶带的侧边与围裙板垂直投影间产生间隙。│ │
├──┼─────┼─────────────────────────────┼────────────────┤
│ 6.│ │ 梳齿板梳齿与踏板面齿槽的啮合深度应至少为6mm。间隙不应 │ 专用塞尺测量。 │
│ 梳│ │超过4mm。 │ │
│ 齿│ 6.1 │ 梳齿板梳齿与胶带齿槽啮合深度应至少为4mm。间隙不应超过4│ │
│ 与│ │mm。梳齿板梳齿或踏板面齿应完好,不得有缺损。 │ │
│ 梳├─────┼─────────────────────────────┼────────────────┤
│ 齿│ 6.2 │ 梳齿板或其支撑结构应为可调式的,以保证正确啮合。 │ 外观检查。 │
│ 板│ │梳齿板应易于更换。 │ │
├──┼─────┼─────────────────────────────┼────────────────┤
│ │ 7.1※ │ 在扶手带入口处应设手指和手的保护装置,并应装设一个使 │ 1.检查扶手带入口处是否设手 │
│ 7.│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自动停止运行的开关,且灵活可靠。 │指和手的保护装置及安全开关; │
│ 安│ │ │ 2.手动试验。 │
│ 全├─────┼─────────────────────────────┼────────────────┤
│ 装│ │ 如有异物卡入梯级、踏板或胶带与梳齿板之间,且产生损坏梯│ 拆下梳齿板中间部位的梳齿,用│
│ 置│ 7.2※ │级、踏板、胶带或梳齿板支撑结构的危险时,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工具使梳齿板向后或向上移动(或前 │
│ │ │道应停止运行。 │后、上下),检查安全开关是否动作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是否启动。│
│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配备速度限制装置,使其在速度超过│ │
│ │ 7.3※ │额定速度1.2倍之前自动停车,同时切断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电源。(如果交流电动机与梯级、踏板或胶带间的驱动是非摩擦性 │ │
│ │ │的连接,并且转差率不超过10%的除外)。 │ │
│ ├─────┼─────────────────────────────┼────────────────┤
│ │ │ 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应设置一个装置,使其在梯级,│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因制造厂│
│ │ 7.4※ │踏板或胶带改变规定运行方向时,自动停止运行。 │和型号不相同,采取的检验方法也不│
│ │ │ │同,通常采用测速原理的机型,可采│
│ │ │ │用切除信号来检测。采用其他原理的│
│ │ │ │可采用相应的检测方法。 │
│ ├─────┼─────────────────────────────┼────────────────┤
│ │ 7.5※ │ 直接驱动梯级、踏板或胶带的元件(如:链条或齿条)的断裂或│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动作装置│
│ │ │过分伸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自动停止运行。 │是否使安全开关动作,手动试验开关│
│ │ │ │是否有效。 │
│ ├─────┼─────────────────────────────┼────────────────┤
│ │ 7.6※ │ 驱动装置与转向装置之间的距离(无意性)缩短,自动扶梯或自│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动作装置│
│ │ │动人行道应自动停止运行。 │是否能使安全开关动作,手动试验开│
│ │ │ │关是否有效。 │
│ ├─────┼─────────────────────────────┼────────────────┤
│ │ 7.7※ │ 梯级或踏板任何位置下陷能使保护装置动作,并能保证下陷的│ 卸除1级—2级梯级或踏板检修运│
│ │ │梯级或踏板不能到达梳齿相交线。 │行至安全装置处: │
│ │ │ │ 1.检查安全开关装置设置的位 │
│ │ │ │置离梳齿板的距离是否大于工作制动│
│ │ │ │器最大的制停距离; │
│ │ │ │ 2.检查检测杆与梯级或踏板 │
│ │ │ │最低点的间隙是否不大于6mm; │
│ │ │ │ 3.手动试验检测杆是否能使 │
│ │ │ │安全开关动作。 │
├──┼─────┼─────────────────────────────┼────────────────┤
│ │ 8.1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设置检修控制装置,检修控制装置的│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电缆长度至少为3m。 │ │
│ │ │ │ │
│ ├─────┼─────────────────────────────┼────────────────┤
│ │ │ 在驱动站和转向站内至少应提供一个用于便携式控制装置连接│ 目测检查,必要时卷尺测量。 │
│ │ 8.2 │的检修插座,检修插座的设置应能使检修控制装置到达自动扶梯或│ │
│ │ │自动人行道的任何位置。 │ │
│ ├─────┼─────────────────────────────┼────────────────┤
│ 8.│ 8.3 │ 控制装置的操作元件应能防止发生意外动作,自动扶梯或自动│ 手动试验。 │
│ 检│ │人行道只允许在操作元件用手长期按压时间内运转。 │ │
│ 修├─────┼─────────────────────────────┼────────────────┤
│ 装│ 8.4※ │ 每个检修控制装置应配置一个停止开关,停止开关一旦动作就│ 手动试验。 │
│ 置│ │应保持在断开位置。 │ │
│ ├─────┼─────────────────────────────┼────────────────┤
│ │ 8.5 │ 开关的指示装置上应有明显识别运行方向的标记。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
│ │ │ 当使用检修控制装置时,其他所有启动开关都应不起作用。所│ │
│ │ 8.6※ │有检修插座应这样设置:即当连接一个以上的检修控制装置时,或│ 手动试验。 │
│ │ │者都不起作用,或者需要同时都启动才能起作用。安全开关和安全│ │
│ │ │电路应仍起作用。 │ │
├──┼─────┼─────────────────────────────┼────────────────┤
│ │ │ 在下列任何一种情况下,自动扶梯或倾斜式自动人行道应设置│ 检查配置是否符合要求。 │
│ 9.│ │一只或多只附加制动器,该制动器直接作用于梯级、踏板或胶带驱│ 检查是否配置,结构是否符合摩│
│ 附│ │动系统的非摩擦元件上(单根链条不能认为是一个非摩擦元件): │擦原理。 │
│ 加│ │ a.工作制动器和梯级、踏板或胶带驱动轮之间不是用轴、齿 │ 手动试验。 │
│ 制│ 9.※ │轮、多排链条、两根或两根以上的单根链条连接的; │ │
│ 动│ │ b.工作制动器不是机一电式制动器; │ │
│ 器│ │ c.提升高度超过6m。 │ │
│ │ │ 附加制动器应为机械式的(利用摩擦原理)。 │ │
├──┼─────┼─────────────────────────────┼────────────────┤
│ │ │ 由于使用者的经过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应在│ │
│ │ │该使用者走到梳齿相交线之前启动运行: │ │
│10.│ 10.1 │ a.光束:应设置在梳齿相交线之前至少1.3m外; │ 目测及观察检查,必要时卷尺测│
│ 自│ │ b.触点踏垫:其外缘应设置在梳齿相交线之前至少1.8m处,│量,用测力计试验。 │
│ 动│ │沿运行方向的触点踏垫长度至少为0.85m。施加在其表面为25平方│ │
│ 启│ │厘米的任何点上的载荷达150N之前就应做出响应。 │ │
│ 动├─────┼─────────────────────────────┼────────────────┤
│ 、│ │ 在由使用者通过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上,如果│ │
│ 停│ 10.2 │使用者从与预定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进入时,那么自动扶梯或自动│ 秒表测量。 │
│ 止│ │人行道仍应按预先确定的方向启动,运行时间应不少于10s。 │ │
│ ├─────┼─────────────────────────────┼────────────────┤
│ │ │ 控制系统应能使由使用者通过而自动启动的自动扶梯或 │ │
│ │ 10.3 │自动人行道经过一段足够的时间(至少为预期乘客输送时间 │ 秒表测量。 │
│ │ │再加上10s)才能自动停止运行。 │ │
├──┼─────┼─────────────────────────────┼────────────────┤
│11.│ 11. │ 如果制造厂商没有提供扶手带的破断载荷至少为25kN的证明,│ 卸除1级~2级梯级或踏板,必要│
│公共│ │则应提供能使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在扶手带断带时停止运行的装│时卸除围裙板,检查安全装置位置是│
│交通│ │置。 │否符合要求。手动试验安全装置是否│
│ 型│ │ │有效。 │
├──┼─────┼─────────────────────────────┼────────────────┤
│ │ 12.1 │ 电气元件标志和导线端子编号应清晰,并与技术资料相符。 │ 外观检查,查阅资料。 │
│ ├─────┼─────────────────────────────┼────────────────┤
│ │ │ 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入口处应设置使用须知的标牌,标牌│ │
│ │ │须包括以下内容: │ │
│ │ │ a.必须紧拉住小孩; │ 外观检查。 │
│ │ 12.2※ │ b.宠物必须被抱住; │ │
│ │ │ c.站立时面朝运行方向,脚须离开梯级边缘; │ │
│ │ │ d.握住扶手带。 │ │
│ │ │ 这些使用须知,应尽可能用象形图表示。 │ │
│ ├─────┼─────────────────────────────┼────────────────┤
│12.│ 12.3※ │ 紧急停止装置应涂成红色,并在此装置上或紧靠它的地方标上│ 外观检查。 │
│ 标│ │“停止”字样。 │ │
│ 志├─────┼─────────────────────────────┼────────────────┤
│ │ 12.4 │ 如果备有手动盘车装置,那么在其附近应备有使用说明,并且│ 外观检查。 │
│ │ │应明确地标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运行方向。 │ │
│ ├─────┼─────────────────────────────┼────────────────┤
│ │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至少在一个出入口的明显位置,应用中│ 外观检查,定期检验时应检查安│
│ │ 12.5 │文标明: │全合格标志。 │
│ │ │ a.制造厂的名称; │ │
│ │ │ b.产品型号标志; │ │
│ │ │ c.系列编号(可能的话)。 │ │
│ ├─────┼─────────────────────────────┼────────────────┤
│ │ 12.6 │ 若为自动启动式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则应配备一个清晰可│ 外观检查。 │
│ │ │见的信号系统,以便向乘客指明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是否可供使│ │
│ │ │用及其运行方向。 │ │
├──┼─────┼─────────────────────────────┼────────────────┤
│ │ 13.1 │ 在额定频率和额定电压下,梯级、踏板或胶带沿运行方向空载│ 1.在直线运行段,用秒表、卷 │
│ │ │时所测的速度与额定速度之间的最大允许偏差为±5%。 │尺测量空载运行时的时间和距离,并│
│ │ │ │计算运行速度,检查是否符合要求。│
│ │ │ │ 2.也可用转速表测量梯级踏板 │
│ │ │ │或胶带的速度,然后计算。 │
│ ├─────┼─────────────────────────────┼────────────────┤
│ │ │ 扶手带的运行速度相对于梯级、踏板或胶带的速度允差为0~ │ 在直线运行段取长度L,在运行 │
│ │ 13.2 │+2%。 │起点用线坠确定左、右扶手带与梯级│
│ │ │ │、踏板或胶带的对应测量点。运行长│
│ │ │ │度L后,再用线坠和直尺测量左、右 │
│ │ │ │扶手带与梯级、踏板或胶带对应测量│
│ │ │ │点在倾斜面上的直线错位距离1,计 │
│ │ │ │算并检查1/L×100%是否符合要求 │
│13.│ │ │(扶手带应超前)。也可用转速表分别│
│ 运│ │ │测量左、右扶手带和梯级速度,然后│
│ 行│ │ │计算。 │
│ 检├─────┼─────────────────────────────┼────────────────┤
│ 查│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制停距离: │ 制停距离应从电气制动装置动作│
│ │ │ a.空载和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扶梯: │时开始测量。 │
│ │ │ 额定速度 制停距离范围 │ 1.空载制停距离检查: │
│ │ │ 0.50m/s 0.20m~1.00m │ 1)在梯级、踏板或胶带和围裙板│
│ │ 13.3※ │ 0.65m/s 0.30m~1.30m │上做好标记; │
│ │ │ 0.75m/s 0.35m~1.50m │ 2)操作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运│
│ │ │ b.空载和有载水平运行或有载向下运行的自动人行道: │行至标记重合对齐时切断电源; │
│ │ │ 额定速度 制停距离范围 │ 3)测量两标记之间的制停距离是│
│ │ │ 0.50m/s 0.20m~1.00m │否符合要求。 │
│ │ │ 0.65m/s 0.30m~1.30m │ 2.自动扶梯有载制停距离检查:│
│ │ │ 0.75m/s 0.35m~1.50m │ 1)确定制动载荷: │
│ │ │ │ a.每级梯级载荷: │
│ │ │ 0.90m/s 0.40m~1.70m │ 梯级宽度0.6m,60kg; │
│ │ │ │ 梯级宽度0.8m,90kg; │
│ │ │ │ 梯级宽度1.0m,120kg。 │
│ │ │ │ b.制动载荷=每级梯级载荷 │
│ │ │ │×提升高度/最大可见梯级踢板高度│
│ │ │ │ 2)将总制动载荷分布在自动 │
│ │ │ │扶梯上部2/3的梯级上,向下启动 │
│ │ │ │自动扶梯,一进入正常运行立即 │
│ │ │ │切断电源,检查制停距离是否符 │
│ │ │ │合要求。 │
│ │ │ │ 注:1.定期检验只做空载试验;│
│ │ │ │ 2.对有载自动人行道查阅制│
│ │ │ │造厂商提供的计算资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