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条 现场检验时,检验人员应当配备和穿戴检验作业必需的个体防护用品。
第二十二条 检验机构必须对检验工作质量负责。因检验工作失误造成事故或违反本规程规定的,将按照《
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追究检验机构和当事人的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规程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程自2003年5月1日起施行。
附:1.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必备仪器设备表
2.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3.杂物电梯验收检验报告和杂物电梯定期检验报告(格式)
附1: 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必备仪器设备表
┌──┬─────────────┬───────────┬─────┐
│序号│ 仪器设备或计量器具 │ 精度要求 │ 备注 │
├──┼─────────────┼───────────┼─────┤
│ 1 │万用表 │ ±2% │ │
├──┼─────────────┼───────────┼─────┤
│ 2 │钳型电流表 │ ±2% │ │
├──┼─────────────┼───────────┼─────┤
│ 3 │绝缘电阻测量仪 │ ±1.5% │ │
├──┼─────────────┼───────────┼─────┤
│ 4 │游标卡尺 │ 0.02mm │ │
├──┼─────────────┼───────────┼─────┤
│ 5 │钢直尺 │ 1级 │ │
├──┼─────────────┼───────────┼─────┤
│ 6 │钢卷尺 │ 1级 │ │
├──┼─────────────┼───────────┼─────┤
│ 7 │塞尺 │ 1级 │ │
├──┼─────────────┼───────────┼─────┤
│ 8 │计时器 │ ±1% │ │
├──┼─────────────┼───────────┼─────┤
│ 9 │测力计 │ ±0.6N │ │
├──┼─────────────┼───────────┼─────┤
│10 │放大镜(20倍) │ │ │
├──┼─────────────┼───────────┼─────┤
│11 │磁力线坠 │ │ │
├──┼─────────────┼───────────┼─────┤
│12 │常用电工工具 │ │ │
├──┼─────────────┼───────────┼─────┤
│13 │便携式检验照明灯 │ │ │
├──┼─────────────┼───────────┼─────┤
│14 │限速器测试设备 │ ±1% │选用 │
├──┼─────────────┼───────────┼─────┤
│15 │转速表 │ ±1km/h │选用 │
├──┼─────────────┼───────────┼─────┤
│16 │钢处绳探伤仪 │ │选用 │
├──┼─────────────┼───────────┼─────┤
│17 │便携式超声波探伤仪 │ 水平<1%;垂直<5%│选用 │
├──┼─────────────┼───────────┼─────┤
│18 │便携式磁粉探伤仪 │ A1试片 │选用 │
├──┼─────────────┼───────────┼─────┤
│19 │照相机 │ │选用 │
└──┴─────────────┴───────────┴─────┘
附2: 杂物电梯监督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
┌──┬────┬────────────────────────────────┬──────────────┐
│检验│项目编号│ 检验内容与要求 │ 检验方法 │
│项目│ │ │ │
├──┼────┼────────────────────────────────┼──────────────┤
│ │ │ 制造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与文件: │ │
│ │ │ a.装箱单; │ │
│ │ │ b.产品出厂合格证; │ │
│ │ │ c.机房、井道布置图; │ │
│ │1.1※ │ d.使用维护说明书(应含杂物电梯润滑汇总图表及标准功能表); │查阅资料。 │
│ │ │ e.动力电路和安全电路电气原理图及符号说明; │ │
│ │ │ f.电气接线图; │ │
│ │ │ g.部件安装图和安装说明书; │ │
│ 1.│ │ h.限速器、安全钳及缓冲器型式试验报告结论副本及限速器调试证 │ │
│ 技│ │书副本。 │ │
│ 术├────┼────────────────────────────────┼──────────────┤
│ 资│ │ 安装单位应提供下列资料与文件: │ │
│ 料│ │ a.自检报告; │ │
│ │1.2※ │ b.安装过程中事故记录与处理报告; │查阅资料。 │
│ │ │ c.安装过程中由使用单位提出、经制造单位同意的变更设计的证明 │ │
│ │ │文件。 │ │
│ ├────┼────────────────────────────────┼──────────────┤
│ │ │ 改造(大修)单位除提供1.2项要求的内容外,还应提供改造(大 │ │
│ │1.3※ │修)部分的清单、主要部件合格证、型式试验报告副本、改造部分经改 │查阅资料。 │
│ │ │造单位批准并签章的图样和计算资料。 │ │
│ ├────┼────────────────────────────────┼──────────────┤
│ │ │ 使用单位应提供注册登记和运行管理制度(如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 │查阅资料。 │
│ │ │程,电梯钥匙使用保管制度等)资料以及设备技术档案(内容包括1.1、 │ │
│ │1.4※ │1.2和1.3项要求的资料,维修保养、常规检查和故障与事故的记录 │ │
│ │ │等)。 │ │
│ │ │ 新增设备验收检验时此项仅核查运行管理制度。 │ │
├──┼────┼────────────────────────────────┼──────────────┤
│ │ │ 当机房(罩)的位置距井道较远时,在任何时候都应保证有一个安 │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2.1 │全方便的通道。通道应畅通,高度不小于1.8m,且应有永久性照明装 │ │
│ │ │置。如设置爬梯应保证安全可靠。 │ │
│ ├────┼────────────────────────────────┼──────────────┤
│ │2.2 │ 机房(罩)应通风良好,门窗应防风雨。机房(罩)门应不小于 │ 外观检查,通电试验,必要 │
│ │ │0.6m×0.6m,且应有锁,并标有“机房重地、闲人免进”字样;机房 │时测量。 │
│ │ │(罩)应配备消防设施、固定照明装置和电源插座。 │ │
│ ├────┼────────────────────────────────┼──────────────┤
│ │2.3 │ 下列位置必须提供不小于0.9m的净空距离: │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 a.控制柜(屏)的正前面; │ │
│ │ │ b.如果在控制柜(屏)的背面或侧面进行检修时,控制柜(屏)是 │ │
│ │ │带电的,则在相应侧面。 │ │
│ │ │ 如果在控制柜(屏)的背面或侧面进行检修时,控制柜(屏)是不 │ │
│ │ │带电的,则在相应侧面应提供不小于0.5m的净空距离。 │ │
│ ├────┼────────────────────────────────┼──────────────┤
│ │2.4※ │ 每台杂物电梯应配备供电系统断相、错相保护装置,该装置应可靠 │ 切断主电源开关,在电源输 │
│ │ │有效。 │入端,人为断开一相电源或将 │
│ │ │ │电源相序调换,接通主电源开 │
│ │ │ │关,此时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 │
│ │ │ │。 │
│ ├────┼────────────────────────────────┼──────────────┤
│ │2.5 │ 控制柜内电气元件标志和导线端子编号或接插件编号应清晰,并与 │对照图纸,外观检查。 │
│ │ │技术资料相符。电气元件工作无异常。 │ │
│ ├────┼────────────────────────────────┼──────────────┤
│ 2.│ │ 在机房(罩)中,每台杂物电梯应单独装设主电源开关,并有易于 │ 断开主电源开关,检查照明 │
│ 机│2.6 │识别且与驱动主机和控制柜相对应的标志。该开关操作机构应能从机房 │、插座电源是否被切断。同时检│
│ 房│ │(罩)入口处方便、迅速地接近。该开关不应切断下列供电电路: │查开关设置和标识是否符合规定│
│ 或│ │ a.机房(罩)的照明及电源插座; │,是否满足电梯使用要求。 │
│ 机│ │ b.轿顶及井道底部的照明。 │ │
│ 罩├────┼────────────────────────────────┼──────────────┤
│ │ │ 2.7.1 曳引机工作无异常,油量适当。曳引轮应有符合标准要求的│ 检查油标及曳引机标志。依│
│ │ │颜色标志。同一机房设多台杂物电梯时,各台曳引机应有区分标志。 │据运行状态确定(判断)曳引机 │
│ │ │ │工作状况。 │
│ │ ├────────────────────────────────┼──────────────┤
│ │2.7 │ 2.7.2※ 制动器应为常闭机电式制动器。制动器动作灵活、工作可│ 外观检查,必要时用塞尺测│
│ │驱动 │靠。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松闸时制 │量。 │
│ │主机 │动轮与闸瓦不发生磨擦。严禁使用带式制动器。 │ │
│ │ ├────────────────────────────────┼──────────────┤
│ │ │ 2.7.3※ 必须由两个独立的接触器切断电源,接触器触点应串联于│ 查阅电气原理图和实物,检│
│ │ │电源电路中。电梯停止时,如果其中一个接触器的主触点未打开,最迟 │查切断电源的电气装置数量和独│
│ │ │到下一次运行方向改变时,应防止轿厢再运行。 │立性,必要时模拟触点故障,检│
│ │ │ │查电梯是否能启动。 │
│ │ ├────────────────────────────────┼──────────────┤
│ │ │ 2.7.4 对于采用卷筒、钢丝绳形式或链轮、链条形式牵引的,其轮│ 检查槽形磨损情况,必要时│
│ │ │槽不应严重磨损。 │用卡尺或深度尺测量磨损深度。│
│ │ ├────────────────────────────────┼──────────────┤
│ │ │ 2.7.5 采用悬臂式曳引轮或链轮时,人员可能接近的运动部件外部│外观检查。 │
│ │ │应有相应的防护措施。 │ │
│ ├────┼────────────────────────────────┼──────────────┤
│ │2.8 │ 2.8.1 电梯驱动主机应装有手动紧急操作装置,以便盘车手轮平滑│ 断电检查。先安装好盘车手│
│ │紧急 │地将轿厢移至平层位置。 │轮,并由一人握紧,另一人用松│
│ │操作 │ │闸板手将制动器松闸,盘动手轮│
│ │装置 │ │检查轿厢移动状况。 │
│ │ ├────────────────────────────────┼──────────────┤
│ │ │ 2.8.2 松闸板手应漆成红色,盘车手轮应漆成黄色。可拆卸的盘车│外观检查。 │
│ │ │手轮和扳手,应放置在机房内容易接近的地方。在电动机或盘车手轮上 │ │
│ │ │应有与轿厢升降方向相对应的标志。 │ │
│ ├────┼────────────────────────────────┼──────────────┤
│ │ │ 2.9.1 限速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安全可接近的。若限速器装设于│外观检查。 │
│ │ │井道内,应方便检修人员从井道外面接近它。 │ │
│ │ ├────────────────────────────────┼──────────────┤
│ │2.9 │ 2.9.2※ 限速器铭牌上应注明电气保护开关工作速度、动作速度、│观察检查。 │
│ │ 限 │制造单位等内容。限速器选用应与杂物电梯运行速度相匹配;动作速度 │ │
│ │ 速 │应不小于额定速度的115%、但不大于1.25m/s;对重安全钳装置限速器│ │
│ │ 器 │的动作速度应比轿厢安全钳装置限速器动作速度至少高10%,但不大于 │ │
│ │ │1.4m/s。 │ │
│ │ ├────────────────────────────────┼──────────────┤
│ │ │ 2.9.3※ 限速器调定部位应有封记,且其动作速度应符合标准规定。│观察检查。 │
│ │ │对于封记移动或上次校验后使用周期达到5年的限速器,应进行校验。 │ │
│ ├────┼────────────────────────────────┼──────────────┤
│ │ │ 2.10.1※ 系统接地型式应根据供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 │ 将主电源断开,在进线端断 │
│ │ │系统,从进入机房起,零线(N)与接地线(PE)应始终分开。在TN │开零线,用万用表检查零线和接│
│ │ │供电系统中,严禁电气设备外壳单独接地。 │地线是否连通。如为TN供电系 │
│ │2.10 │ │统应查验电气设备外壳接地。 │
│ │ 接 ├────────────────────────────────┼──────────────┤
│ │ 地 │ 2.10.2 易于意外带电的部件与机房接地端连通性能应良好。 │ 用万用表测量驱动主机、电│
│ │ │ │源开关、线槽、轿厢等部件与机│
│ │ │ │房接地端的导通情况。 │
│ ├────┼────────────────────────────────┼──────────────┤
│ │2.11※ │ 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动力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不小于 │ 用绝缘电阻测量仪分别测量│
│ │ │0.5MΩ;照明电路和其他电路不小于0.25MΩ。 │动力电路、电气安全装置电路和│
│ │ │ │照明电路导体之间以及导体对地│
│ │ │ │的绝缘电阻。测量时应断开主电│
│ │ │ │源开关,并断开所有电子装置。│
├──┼────┼────────────────────────────────┼──────────────┤
│ │3.1 │ 井道除JG135—2000规定的开口外,一般应由无孔的墙、底板和顶 │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板完全封闭起来。井道入口面,从层站地面2.5m以上,可以使用网格 │ │
│ │ │或穿孔板,网格或穿孔在水平或垂直方向的尺寸均不大于75mm,其余 │ │
│ │ │各面墙的高度不小于2.5m。 │ │
│ ├────┼────────────────────────────────┼──────────────┤
│ │3.2 │ 3.2.1 检修门的高度不小于1.4m,宽度不小于0.6m;活板门的高│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度不大于0.5m,宽度不大于0.5m;清洁门的高度不大于0.6m。 │ │
│ │ ├────────────────────────────────┼──────────────┤
│ │ │ 3.2.2※ 检修门、活板门、清洁门均不得朝井道内开启,且应有用│外观检查,动作试验。 │
│ │ │钥匙开启的锁及一个用以验证门关闭的电气安全装置。 │ │
│ ├────┼────────────────────────────────┼──────────────┤
│ │3.3 │ 装有多台杂物电梯和对重的井道:在运动部件之间,应在井道的下 │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部装设一个垂直隔障。隔障应从井道底部水平面以上不大于0.3m起, │ │
│ │ │向上高度不小于2.5m。若相邻电梯运动部件间间距小于0.3m时,隔障 │ │
│ │ │则应贯穿整个井道高度,宽度应满足要求。 │ │
│ │ │ │ │
│ ├────┼────────────────────────────────┼──────────────┤
│ │3.4 │ 曳引式电梯的顶部间距:当对重或轿厢装置完全压缩缓冲器时,轿 │ a.在上端站短接层门联锁开│
│ 3.│ │厢或对重与井道顶部任何结构或部件的底部之间,必须提供一个不小于 │关,轿厢下行,测量上端站层门│
│ 井│ │50mm的垂直距离,以保证轿厢或对重不会撞击到电梯井道顶部的任何 │地坎距井道顶最低结构或部件间│
│ 道│ │结构或部件。 │距离S; │
│ │ │ 强制式驱动电梯的顶部间距:井道顶部、电梯轿厢和井道结构的任 │ b.短接上极限开关,轿厢点│
│ │ │何部分之间必须提供一个不小于50mm垂直的距离,并保证其正常运行 │动上行使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
│ │ │时,轿厢不会撞击顶部缓冲器。 │测量轿厢底面与上端站层门地坎│
│ │ │ │间距离L; │
│ │ │ │ c.实测轿厢底面至轿厢顶最│
│ │ │ │高部件间距离H; │
│ │ │ │ d.顶部间距△S=S-(H+ │
│ │ │ │L)。 │
│ ├────┼────────────────────────────────┼──────────────┤
│ │3.5※ │ 井道上、下两端应设极限开关,且应在轿厢或对重接触缓冲器前起 │ 慢速移动轿厢当其靠近极限│
│ │ │作用,并在缓冲器被压缩期间始终保持动作状态。 │开关时,分别短接上、下极限开│
│ │ │ │关和限位开关,提升(下降)轿 │
│ │ │ │厢,使对重(轿厢)完全压缩缓 │
│ │ │ │冲器,检查极限开关是否在整个│
│ │ │ │过程中始终保持动作状态。 │
│ ├────┼────────────────────────────────┼──────────────┤
│ │ │ 对于强制驱动的杂物电梯,应设有一个松绳或松链的安全装置,以 │ 短接下极限开关,轿厢下行│
│ │3.6※ │便在轿厢(或对重)下行遇到障碍物时切断电路,使杂物电梯停止运行。 │并完全压缩缓冲器,在限定时间│
│ │ │对于曳引驱动的杂物电梯,应设置一个在杂物电梯运行时间大于正常运 │前,查验主机电源是否被切断。│
│ │ │行时间10s以前,使电梯驱动主机停止运转,并使其保持停止状态的装 │ │
│ │ │置。 │ │
│ ├────┼────────────────────────────────┼──────────────┤
│ │3.7 │ 线管、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牢固。动力线与控制线应分离敷设。│外观检查。 │
├──┼────┼────────────────────────────────┼──────────────┤
│ │ │ a.额定载重量Q≤500kg; │ 查验随机文件和实物,必要 │
│ │ │ b.额定速度V≤1.0m/s; │时实测检查。 │
│ │ │ c.最大的轿厢底面积S《1.25平方米; │ │
│ │ │ d.轿厢内部长、宽、高任何尺寸L≤1.4m; │ │
│ │4.1※ │ e.轿厢底面积和额定载重量的关系见表: │ │
│ │ ├────────┬───┬───┬───┬───┬───┬───┤ │
│ │ │额定载重量(ks) │ 10 │ 50 │ 100│ 200│ 250 │ 500 │ │
│ │ ├────────┼───┼───┼───┼───┼───┼───┤ │
│ │ │最大的轿厢底面 │ 0.15│ 0.50│ 0.75│ 1.00│ 1.25│ 1.25│ │
│ │ │积(平方米) │ │ │ │ │ │ │ │
│ │ ├────────┴───┴───┴───┴───┴───┴───┤ │
│ 4.│ │ 注:中间的值可由线性插值法计算求得。 │ │
│ 轿├────┼────────────────────────────────┼──────────────┤
│ 厢│4.2 │ 额定载重量大于250kg,设计上若允许检修人员抵达轿顶时,轿顶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 │
│ 与│ │应设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照明装置和电源插座,并有相应标志。│ │
│ 对├────┼────────────────────────────────┼──────────────┤
│ 重│4.3※ │ 额定载重量大于250kz的单入口无轿门、带有贯通入口或相邻入口 │ 外观检查。手动试验,当轿│
│ │ │无轿门轿厢,应在轿厢入口处装设机械保护装置并应安装一个电气安全 │厢门或其他可移动的轿厢入口机│
│ │ │装置,以确保入口关闭时电梯才能启动。在使用可收缩的栅栏门时,栅 │械保护装置处于打开状态时,电│
│ │ │栏柱中心距应不大于130mm。 │梯应不能启动。 │
│ ├────┼────────────────────────────────┼──────────────┤
│ │4.4 │ 4.4.1※ 如果轿厢额定载重量大于250kg,轿厢上应装设安全钳。│ 观察检查,如有电气开关,│
│ │ 安全 │ 轿厢和对重安全钳装置的动作由各自的限速器控制,也可借助悬挂 │断开开关,电梯应不能启动。 │
│ │ 钳 │装置的断裂或一根安全绳来动作。 │ │
│ │ ├────────────────────────────────┼──────────────┤
│ │ │ 4.4.2※ 如果轿厢和对重之下确有人可以进入的空间存在,其底部│外观检查。 │
│ │ │空间的设计应满足JG135—2000的相关条款。 │ │
├──┼────┼────────────────────────────────┼──────────────┤
│ │ │ 悬挂轿厢和对重装置的钢丝绳或链条的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钢丝 │ 根据额定载重量核对钢丝绳│
│ │ │绳或链条最少应有2根,每根钢丝绳或链条应是独立的。 │直径,必要时测量计算安全系数│
│ │ │ 卷筒式驱动的电梯和额定载重量小于250kg曳引驱动的电梯,其钢 │。在选定部位的6d或30d长度范 │
│ │5.1※ │丝绳公称直径应不小于5mm;其他杂物电梯的钢丝绳公称直径应不小于 │围内(绳端处也应作为选择范围 │
│ │ │6mm。钢丝绳特性应符合GB8903的规定。 │之一),目测检查钢丝绳的可见 │
│ │ │ 钢丝绳不应有过度磨损、断股等缺陷,断丝数不应超过GB5972的 │断丝数;卡尺测量钢丝绳公称 │
│ │ │有关规定。 │直径磨损量。 │
│ ├────┼────────────────────────────────┼──────────────┤
│ 5.│ │ 5.2.1 钢丝绳在卷筒上固定时,应采用带楔块的压紧装置,或至少│外观检查。 │
│ 钢│ │用2个绳夹或具有等同安全性能的其他装置,将其固定在卷筒上。 │ │
│ 丝│ 5.2 │ 钢丝绳末端应固定在轿厢、对重或悬挂部位上,固定时,必须采用 │ │
│ 绳│ │金属或树脂充填的绳套、自锁紧楔形绳套、至少带有3个绳夹的鸡心环 │ │
│ 和│ │套、手工编插绳环、带绳孔的金属吊杆或具有等同安全性能的其他装置。│ │
│ 悬│ ├────────────────────────────────┼──────────────┤
│ 挂│ │ 5.2.2 链轮齿数应不少于15,每根链条在链轮上啮合数不应小于6。│外观检查。 │
│ 链├────┼────────────────────────────────┼──────────────┤
│ │ │ 卷筒驱动杂物电梯钢丝绳的缠绕: │ 将轿厢支承在缓冲器上,检│
│ │5.3※ │ a.当轿厢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绳槽中至少应保留一圈半的钢丝绳; │查卷筒上保留的圈数。在轿厢位│
│ │ │ b.卷筒上只能缠绕一层钢丝绳; │于上极限位置时,用磁力线坠和│
│ │ │ c.钢丝绳相对于绳槽偏角(放绳角)应不大于4°。 │钢直尺检查放绳角。 │
│ ├────┼────────────────────────────────┼──────────────┤
│ │5.4※ │ 不论钢丝绳的股数多少,曳引轮、滑轮或卷筒的节圆直径与悬挂绳 │测量计算直径比。 │
│ │ │的公称直径之比不应小于30。 │ │
│ ├────┼────────────────────────────────┼──────────────┤
│ │ 5.5 │ 至少在悬挂钢丝绳的一端设有一个调节装置,用来平衡各钢丝绳的 │外观检查。 │
│ │ │张力。 │ │
├──┼────┼────────────────────────────────┼──────────────┤
│ │6.1 │ 每一个层站入口应装设一个地坎。层门地坎与轿门地坎之间的水平 │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距离应不大于25mm。 │ │
│ ├────┼────────────────────────────────┼──────────────┤
│ │6.2 │ 井道开口处应设无孔层门。层门关闭时,在门扇之间或门扇与立柱、│外观检查,必要时测量。 │
│ │ │门楣或地坎之间间隙尽可能小,均不大于6mm;定期检验时该项内容可 │ │
│ │ │放宽至不大于10mm。 │ │
│ ├────┼────────────────────────────────┼──────────────┤
│ │6.3 │ 层门在其正常运行中不应卡阻、脱轨或在运行行程终端错位。 │运行试验。 │
│ ├────┼────────────────────────────────┼──────────────┤
│ │6.4 │ 6.4.1※ 每一个层门均应设置门锁,门锁动作应灵活可靠。 │ 外观检查。用着色法检验锁│
│ │ │ 层门门锁锁紧元件的啮合尺寸应不小于5mm。 │紧元件的啮合长度。 │
│6. │ ├────────────────────────────────┼──────────────┤
│ 层│ │ 6.4.2※ 至少应在端站层门上安装能自动复位的紧急开锁装置。 │动作试验。 │
│ 门├────┼────────────────────────────────┼──────────────┤
│ │ │ 每个层门应具有符合要求的电气安全装置。层门的锁闭应满足下列 │动作检查,运行试验。 │
│ │6.5※ │要求: │ │
│ │ │ a.如果一个层门打开,电梯应不能正常启动; │ │
│ │ │ b.轿厢正常运行或未停止在开锁区内时,层门应不能打开。 │ │
│ ├────┼────────────────────────────────┼──────────────┤
│ │6.6 │ 垂直滑动层门的门扇应该固定在两个独立的悬挂部件上。 │外观检查。 │
│ ├────┼────────────────────────────────┼──────────────┤
│ │6.7 │ 呼梯、楼层显示信号、到站钟等系统功能有效,信号指示正确,动 │ 轿箱在各层平层,外观检查│
│ │ │作无误。 │并接通信号试验。 │
│ ├────┼────────────────────────────────┼──────────────┤
│ │6.8 │ 层站、层门入口处电梯铭牌应清晰标明电梯的额定载重量(kg)及 │外观检查。 │
│ │ │电梯制造厂名称等相关标志。 │ │
├──┼────┼────────────────────────────────┼──────────────┤
│ │7.1 │ 底坑应设固定照明装置。底坑不得有污水和杂物,若底坑深度大于 │外观检查。 │
│ │ │1.6m时,应设爬梯。 │ │
│ ├────┼────────────────────────────────┼──────────────┤
│ │7.2※ │ 底坑应设有停止电梯运行、非自动复位的红色停止开关及电源插座。│动作试验。 │
│ ├────┼────────────────────────────────┼──────────────┤
│ 7.│7.3 │ 7.3.1 对于强制驱动的杂物电梯,应在轿厢的顶部安装能在行程上│外观检查。 │
│ 底│ 缓冲 │部极限位置起作用的附加缓冲器。 │ │
│ 坑│ 器 ├────────────────────────────────┼──────────────┤
│ │ │ 7.3.2 曳引驱动等非强制驱动的杂物电梯,轿厢和对重下应设缓冲│外观检查。 │
│ │ │装置。 │ │
│ ├────┼────────────────────────────────┼──────────────┤
│ │7.4 │ 限速器绳应用张紧轮张紧。张紧轮或其配重应有导向装置。 │外观检查。 │
├──┼────┼────────────────────────────────┼──────────────┤
│ │8.1※ │ 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时,空载轿厢应不能被进一步提升。 │ 短接上极限开关,点动将轿│
│ │曳引 │ │厢提升使对重完全压缩缓冲器,│
│ │试验 │ │继续提升轿厢不应被提起。 │
│ ├────┼────────────────────────────────┼──────────────┤
│ │8.2※ │ 应按下述载荷状况,以检修速度做限速器一安全钳联动试验,安全 │ 验收检验:轿箱内均匀分布│
│ │安全 │钳工作应可靠: │额定载荷,短接安全钳电气开关│
│ │钳试 │ a.验收检验时,轿厢应承载额定载荷; │,轿箱检修下行,手动使安全钳│
│ │验 │ b.定期检验时,轿厢应空载。 │动作,电梯驱动主机连续运转直│
│ │ │ │到悬挂绳打滑。 │
│ │ │ │ 定期检验:轿厢空载,按上│
│ │ │ │述步骤进行试验。 │
│8. ├────┼────────────────────────────────┼──────────────┤
│ 功│8.3※ │ 验收检验时,在轿厢承载125%额定载荷,以额定运行速度下行中, │ 验收检验:轿厢内均匀分布│
│ 能│制动 │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电,轿厢应被可靠制停且无明显变形和损坏;定 │125%额定载荷,以额定运行速 │
│ 试│试验 │期检验应在轿厢空载上行时进行上述试验。 │度下行,切断电动机与制动器供│
│ 验│ │ │电,查验轿厢制停可靠性及有无│
│ │ │ │明显变形和损坏。 │
│ │ │ │ 定期检验:轿厢应在空载上│
│ │ │ │行时试验。 │
│ ├────┼────────────────────────────────┼──────────────┤
│ │8.4※ │ 电梯在110%额定载荷,通电持续率40%的情况下,启、制动运行 │ 轿厢内均匀分布110%额定 │
│ │超载 │30次,电梯应可靠地启动、运行和停止,曳引机工作正常。 │载荷,在通电持续率40%的情况│
│ │试验 │ │下,按要求进行运行试验,查验│
│ │ │ │电梯启动、运行和停止是否可靠│
│ │ │ │,曳引机等工作是否正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