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
(体政字[2000]079号 2000年12月15日)
体育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发展体育事业是关系到增强人民体质、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的大事。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充分发挥体育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特制定本纲要。
一、体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群众体育广泛开展,国民体质普遍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竞技体育发展快速,在世界体坛已经拥有一批优势项目,总体实力处在国际体坛的前列地位。体育设施显著改善,部分场馆达到国际标准。体育产业发展逐步加快,体育市场正在形成。体育国际交往日益扩大,我国在国际体育事务中的作用不断提升。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在改革中渐显活力,体育发展势头渐趋强劲。
2.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众多,人均收入不高,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仍然是制约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的主要因素。目前,我国人均体育场地、人均体育消费和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还处在较低水平,与发达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竞技体育的基础项目水平不高,总体实力也尚需加强;新的体育体制有待完善,新的运行机制还不够顺畅。
3.从现在起到201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机遇和挑战。
——国民的身体素质是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方面,是世界公认的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国民素质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体育的地位和作用仍待加强,任务更加繁重。
——我国社会正以较快速度从农业的、乡村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化社会转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是体育发展的契机,同时要求加快体育工作方式的变革和相应体育服务体系的建立。
——产业结构的调整进一步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到2010年预计可达到35%以上。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尽快着手制定科学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加速培育体育市场。
——预计到2010年,全国人口将达到14亿。人口总量的增加、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加快,以及人口老龄化,是制定体育发展战略必须充分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