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引导全民体育消费
19.加强体育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引导。各级政府要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创造有利的内外环境。制定扶持体育产业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规范体育产业统计,建立体育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到2010年要基本建立起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体制,实现体育产业优化和资源合理配置。
20.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的体育产业。改革体育产业投资体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体育产业。制定体育经营活动的从业条件和服务规范,鼓励和引导社会各行业、境内外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参与体育市场开发,投资体育产业;支持企事业单位兴办面向社会的体育服务经营实体;有商业价值和市场需求的运动项目,要积极探索职业化道路,有计划。有步骤地按国际通行做法进行规范的职业化运作。
21.促进体育产业的规模发展。在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鼓励体育产业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体育产业经营管理经验,增强体育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创出体育用品名牌。
22.积极培育和依法管理体育市场。健全市场中介组织,严格其资格认定,建立自律性运行机制,发挥其服务、沟通和监督的作用。完善体育市场规制,进一步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和行政垄断,反对不正当竞争,保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积极引导体育消费。重点开发和培育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健身娱乐市场,着手建立体育人才、技术、资金、劳务、信息等要素市场。
23.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无形资产的开发。盘活国有资产存量,促进国有资产合理、有效使用和保值增值。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区别情况,促进有条件的福利型、事业型单位向经营型、企业型转变。针对体育的特点,建立无形资产评估制度,大力开发无形资产。依照国际惯例,合理开发体育电视资源。
24.重视体育产业队伍建设。对现有体育产业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引进高水平经营管理人员,充实体育产业系统,提高体育产业组织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设与体育经济相关的专业。加强对体育经济现状和预测未来的研究。
六、依靠科技进步,注重人才培养
25.积极推进体育科技进步。遵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体育科技工作必须面向体育实践的方针,不断提高体育的科技含量。加强群众体育科技工作,重点抓好国民体质监测,积极开展科学健身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竞技体育科技工作继续以备战奥运会、亚运会的科研攻关和科技服务为重点,不断提高科学训练水平。大力加强体育科技创新。科技开发和成果推广应用,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建立以课题为中心的科研管理体制,通过项目招标方式,对全局性、关键性、前沿性、基础性的研究项目给予积极扶持,力争在国际体育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一批中青年科技人才和学术带头人。推进体育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运动训练单位的合作,发挥综合优势,提高科技的整体实力和效益。
26.加强体育社会科学研究。支持和鼓励体育社会科学工作者对体育改革与发展中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进行大胆探索,提出对策建议。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和管理部门,要努力提高理论素养,提高科学决策能力和科学管理水平。加强体育社会科学学科建设,提高为实践服务的能力。抓好全国体育学规划工作和基金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建立3-5个重点科研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