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2001—2010年奥运争光计划纲要

  可持续发展目标是:运动项目布局合理和分类管理科学,夺金牌项目数量有较快增长;竞赛制度完善,形成奥运争光激励机制;体育科技意识进一步加强,运动训练和比赛成绩中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运动人才流动合理有序,综合素质和文化水平明显提高;“体教结合”共同培育高水平后备人才体系和激励机制初步形成;建设若干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训练、科研、教育”一体化的训练基础;与竞技体育发展相适应的效益投资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
  四、战略措施
  (一)坚持和完善举国体制,深化竞技体育体制改革。
  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挖掘各类体育资源,树立“国内练兵、一致对外,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全国一盘棋思想,注重总体发展与局部发展的有机结合,处理好不同层次利益关系。
  加强对2004年、2008年奥运会训练竞赛组织工作的领导,全面规划、统一部署,开拓创新,锻炼队伍,不断提高竞技运动水平和国际大型赛事组织能力,努力在2004年、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好成绩,并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办成历史上最出色的一届奥运会。
  继续推进和完善运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理顺运动项目管理中心与地方体育部门和各单项协会之间的关系;各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应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工作机制和合理的规章制度,不断进行单项协会实体化的探索。
  (二)扩大规模,突出重点,全面参与奥运会的竞争。
  完善适合我国竞技体育发展需要的国家队管理体系,强化国家队管理,扩大国家队集训规模,建立健全国家队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确保高水平竞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
  扩大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形成优势项目的“人才群”和“人才链”。重点在部分传统优势项目和潜优势小项目中,加快培养准备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扩大各项目适龄段优秀运动队运动员的人数和规模,增加投入比例,形成合理结构。
  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选择适当的运动项目,由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解放军等单位共建国家队。对承担国家队任务的地方和解放军等单位,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鼓励地方利用地区优势为国家培养人才。贯彻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重大决策,积极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竞技体育。
  完善国家队运动员和教练员选拔、聘任办法和标准,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形成国家队进出有序。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充分调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积极性。
  (三)优化项目布局结构,拓展新的“金牌增长点”。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