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发布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

  中国分布现状:现分布于辽宁、河北、山东、天津、陕西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40年传入欧洲,现已传入欧洲10多个国家,以及日本、朝鲜半岛、土耳其。1979年传入我国辽宁丹东一带,1981年由渔民自辽宁捎带木材传入山东荣成县,并在山东相继蔓延,1995年在天津发现,1985年在陕西武功县发现并形成危害。主要通过木材、木包装等进行传播,还可通过飞翔进一步扩散。其繁殖力强,扩散快,每年可向外扩散35-50km。可为害果树、林木、农作物及野生植物等200多种植物,在果园密集的地方以及游览区、林荫道,发生严重时可将全株树叶食光,造成部分枝条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威胁养蚕业、林果业和城市绿化,造成惊人的损失。此外,被害树长势衰弱,易遭其他病虫害的侵袭,并降低抗寒抗逆能力。幼虫喜食桑叶,对养蚕业构成威胁。
  控制方法:利用人工、机械、化学等方法控制其危害,如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蛾,人工剪除网幕;秋冬季人工挖蛹;喷施溴氰菊醋、灭幼脲等化学和生物杀虫剂等。
  14、非洲大蜗牛
  学 名:Achating fulica(F ochrussac)
  英文名:Giant African Snail
  中文异名:褐云玛瑙螺、东风螺、菜螺、花螺、法国螺
  分类地位:柄眼目Stylomnatophora 玛瑙螺科Achatinidae
  鉴别特征:贝壳长卵圆形,深黄色或黄色,具褐色白色相杂的条纹;脐孔被轴唇封闭,壳口长扇形;壳内浅蓝色螺层数为6.5-8;软体部分深褐色或牙黄色,贝壳高10cm左右。足部肌肉发达,背面呈暗棕色,黏液无色。生物学特性:喜栖息于植被丰富的阴暗潮湿环境及腐殖质多的地方。6-9月最活跃,晨昏或夜间活动。食性杂而量大,幼螺多为腐食性。雌雄同体,异体交配,生长迅速,5个月即可交配产卵。繁殖力强,一次产卵数达100-400枚。寿命长,可达5-7年。抗逆性强,遇到不良环境时,很快进入休眠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可生存几年。
  原产地:非洲东部沿岸坦桑尼亚的桑给巴尔、奔巴岛,马达加斯加岛一带。
  中国分布现状:现己扩散到广东、香港、海南、广西、云南、福建、台湾等地。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作为人类的食物、宠物以及动物饲料等引入,除原产地外,已扩散至南亚、东南亚、日本、美国等地,扩散速度很快。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福建厦门发现,可能是由一新加坡华人所带的植物而引入的。后被作为美味食物,被引入多个南方省份。除人为主动引入外,其卵和幼体可随观赏植物、木材、车辆、包装箱等传播,卵期可混入土壤中传播。它们咬断各种农作物幼芽、嫩枝、嫩叶、树茎表皮,已经成为危害农作物、蔬菜和生态系统的有害生物。这种螺也是人畜寄生虫和病原菌的中间宿主。
  控制方法:养殖场必须建立隔离制度;养殖结束后必须进行彻底的灭螺处理。除药物防治外,应使用各种方法尽量对其杀灭。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