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的通知[失效]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
  1.定义
  生态省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省级行政区域。生态省建设的具体内涵是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一重要环节,充分发挥区域生态与资源优势,统筹规划和实施环境保护、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基本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基本条件
  (1)制订了《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并通过省人大审议、颁布实施。
  (2)全省80%以上的地市达到生态市(地)建设指标。
  (3)全省县级(含县级)以上政府(包括各类经济开发区)有独立的环保机构,并为一级行政单位,乡镇有专职的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市(含地级行政区)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实绩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
  (4)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及地方颁布的各项环保规定、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
  (5)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卓有成效,三年内无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3.建设指标
  生态省建设指标包括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类,共22项。见表3

表3生态省建设指标


┏━━┳━━┳━━━━━━━━━━━━━┳━━━━━┳━━━━━━━┓
┃  ┃序号┃    名  称      ┃ 单位  ┃   指标   ┃
┣━━╋━━╋━━━━━━━━━━━━━╋━━━━━╋━━━━━━━┫
┃经济┃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人  ┃       ┃
┃发展┃ 1 ┃东中部地区        ┃     ┃≥33000    ┃
┃  ┃  ┃西部地区         ┃     ┃≥25000    ┃
┣━━╋━━╋━━━━━━━━━━━━━╋━━━━━╋━━━━━━━┫
┃  ┃  ┃年人均财政收入      ┃元/人  ┃       ┃
┃  ┃ 2 ┃东中部地区        ┃     ┃≥5000    ┃
┃  ┃  ┃西部地区         ┃     ┃≥3800    ┃
┣━━╋━━╋━━━━━━━━━━━━━╋━━━━━╋━━━━━━━┫
┃  ┃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元/人  ┃       ┃
┃  ┃ 3 ┃东中部地区        ┃     ┃≥11000    ┃
┃  ┃  ┃西部地区         ┃     ┃≥8000    ┃
┣━━╋━━╋━━━━━━━━━━━━━╋━━━━━╋━━━━━━━┫
┃  ┃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人  ┃       ┃
┃  ┃ 4 ┃东中部地区        ┃     ┃≥24000    ┃
┃  ┃  ┃西部地区         ┃     ┃≥18000    ┃
┣━━╋━━╋━━━━━━━━━━━━━╋━━━━━╋━━━━━━━┫
┃  ┃ 5 ┃环保产业比重       ┃%    ┃≥10     ┃
┣━━╋━━╋━━━━━━━━━━━━━╋━━━━━╋━━━━━━━┫
┃  ┃ 6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     ┃%    ┃≥40     ┃
┣━━╋━━╋━━━━━━━━━━━━━╋━━━━━╋━━━━━━━┫
┃  ┃ 7 ┃森林覆盖率        ┃     ┃       ┃
┃环境┃  ┃山区           ┃     ┃≥65     ┃
┃保护┃  ┃  丘陵区        ┃%    ┃       ┃
┃  ┃  ┃             ┃     ┃≥35     ┃
┃  ┃  ┃  平原地区       ┃     ┃≥12     ┃
┣━━╋━━╋━━━━━━━━━━━━━╋━━━━━╋━━━━━━━┫
┃  ┃ 8 ┃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比例 ┃%    ┃≥15     ┃
┣━━╋━━╋━━━━━━━━━━━━━╋━━━━━╋━━━━━━━┫
┃  ┃ 9 ┃退化土地恢复率      ┃%    ┃≥90     ┃
┣━━╋━━╋━━━━━━━━━━━━━╋━━━━━╋━━━━━━━┫
┃  ┃  ┃物种多样性指数      ┃%    ┃≥0.9     ┃
┃  ┃10 ┃             ┃     ┃       ┃
┃  ┃  ┃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率    ┃     ┃100      ┃
┣━━╋━━╋━━━━━━━━━━━━━╋━━━━━╋━━━━━━━┫
┃  ┃  ┃主要河流年水消耗量    ┃     ┃       ┃
┃  ┃  ┃省内河流         ┃<40%  ┃       ┃
┃  ┃11 ┃跨省河流         ┃不超过国 ┃       ┃
┃  ┃  ┃             ┃家分配的 ┃       ┃
┃  ┃  ┃             ┃水资源量 ┃       ┃
┣━━╋━━╋━━━━━━━━━━━━━╋━━━━━╋━━━━━━━┫
┃  ┃12 ┃地下水超采率       ┃%    ┃0       ┃
┣━━╋━━╋━━━━━━━━━━━━━╋━━━━━╋━━━━━━━┫
┃  ┃  ┃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千克/万元┃       ┃
┃  ┃  ┃二氧化硫         ┃(GDP)   ┃<6.0     ┃
┃  ┃  ┃COD            ┃     ┃<5.5     ┃
┃  ┃13 ┃             ┃     ┃       ┃
┃  ┃  ┃             ┃     ┃不超过国家主要┃
┃  ┃  ┃             ┃     ┃污染物排放总量┃
┃  ┃  ┃             ┃     ┃控制指标   ┃
┣━━╋━━╋━━━━━━━━━━━━━╋━━━━━╋━━━━━━━┫
┃  ┃14 ┃降水PH值年均值      ┃PH    ┃≥5.0     ┃
┃  ┃  ┃酸雨频率         ┃%    ┃<30     ┃
┣━━╋━━╋━━━━━━━━━━━━━╋━━━━━╋━━━━━━━┫
┃  ┃15 ┃空气环境质量       ┃达到功能 ┃       ┃
┃  ┃  ┃             ┃区标准  ┃       ┃
┣━━╋━━╋━━━━━━━━━━━━━╋━━━━━╋━━━━━━━┫
┃  ┃16 ┃水环境质量        ┃     ┃       ┃
┃  ┃  ┃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     ┃       ┃
┣━━╋━━╋━━━━━━━━━━━━━╋━━━━━╋━━━━━━━┫
┃  ┃17 ┃旅游区环境达标率     ┃%    ┃100      ┃
┣━━╋━━╋━━━━━━━━━━━━━╋━━━━━╋━━━━━━━┫
┃社会┃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    ┃符合国家或  ┃
┃进步┃  ┃             ┃     ┃当地政策   ┃
┣━━╋━━╋━━━━━━━━━━━━━╋━━━━━╋━━━━━━━┫
┃  ┃19 ┃城市化水平        ┃%    ┃≥50     ┃
┣━━╋━━╋━━━━━━━━━━━━━╋━━━━━╋━━━━━━━┫
┃  ┃20 ┃恩格尔系数        ┃%    ┃<0      ┃
┣━━╋━━╋━━━━━━━━━━━━━╋━━━━━╋━━━━━━━┫
┃  ┃21 ┃基尼系数         ┃     ┃0.3-0.4之间 ┃
┣━━╋━━╋━━━━━━━━━━━━━╋━━━━━╋━━━━━━━┫
┃  ┃22 ┃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率  ┃%    ┃>90     ┃
┗━━┻━━┻━━━━━━━━━━━━━┻━━━━━┻━━━━━━━┛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