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五、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工作应防止由贷款经营人员控制。
三十六、贷款质量五级分类涉及贷款风险管理、贷款经营、会计财务、内部审计、信息技术、法律事务等业务部门。主要职责分别如下:
(一)贷款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全面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组织实施。
2.审查和分析贷款经营部门提供的借款人贷款资料、分类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3.对贷款经营部门的初步分类结果进行复审。
4.根据审批权限对分类结果进行认定和审批。
5.向上级和相关部门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信息。
6.负责分类材料的存档和管理。
7.填制各类贷款分类汇总表。
(二)贷款经营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1.负责收集借款人信息并及时更新贷款档案资料,并对分类基础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及时负责。
2.负责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初分,参与分类的认定。
3.建立和保管客户资料、分类台账并定期与贷款风险管理、会计和信息统计部门核对账目。
4.落实贷款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部门提出的分类整改意见。
(三)会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制定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方案;参与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的审批;对批准的分类结果和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提供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统计信息。
(四)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定期和不定期地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进行检查;对损失类贷款进行重点审计;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五)信息技术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贷款风险分类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和维护。
(六)法律事务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贷款风险分类过程和结果提出法律意见;参加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审批工作。
三十七、应建立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内部监察制度。
三十八、内部审计部门应将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检查列入日常工作。
三十九、内部审计部门对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的主要检查内容是:
(一)贷款风险分类政策、制度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是否足够审慎。
(二)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贷款风险分类结果是否真实、准确。
(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提取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方法、程序和审批权限;准备金提取是否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