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有效净资产增长率:指(上季末有效净资产-年初有效净资产)/年初有效净资产。
16.房地产企业资质等级:指国家建设主管部门评定的资质等级。
17.房地产企业所有者权益:指上季未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18.房地产经营收入:指上季末损益表反映的数据。
19.非银行金融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指(上季末营业收入-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上年同期收入。
20.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准备金充足性:指是否按照监管部门规定足额提取了准备金,准备金比率与同业相比的相对水平。填写此栏时,可根据综合分析,填写“充足”或“不充足”。
21.非银行金融企业的资产质量:指资产多样化程度,包括地区、行业、客户、种类等,盈利资产的比重,高风险资产占总资产的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率等。填写此栏时,可根据以上综合分析,填写“好、较好、一般、差”等。
22.保险类企业的赔付率:指(赔款支出-摊回分保赔款)/(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
23.非银行金融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指税后利润/平均净资产。
24.事业法人的年现金流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及其他收入。
25.事业法人的非筹资性现金净流入与总负债比率:指非筹资性现金净流入/总负债,其中非筹资性现金净流入为事业法人剔除筹资现金流入和流出后的现金净流量。
26.事业法人自主收入占比:指(经营收入+事业收入+附属单位缴款+其他收入)/年综合收入。其中:医院自主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
27.事业法人的经费自给率:指(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事业支出+经营支出)。其中:医院经费自给率=(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其他收入)/(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
28.事业法人的收入计划完成率:指报告期收入/计划收入。
29.事业法人的支出计划完成率:指报告期实际支出数/(支出预算数×收入计划完成率)。
30.总收入增长率:指(本期总收入-上期总收入)/上期总收入。
31.其他财务指标:指以上未涉及但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还款意愿、贷款风险等有重大影响的财务指标。
32.担保分析一般包括抵押分析、质押分析、保证分析三种情况。对抵押的分析主要包括抵押物的占有和控制、抵押物的流动性、抵押物的价值评估、抵押物的变现价值、抵押率等方面的内容。对质押的分析主要包括质押物的占有和控制、质押物的流动性、质押物的价值评估、质押物的变现价值、质押率等方面的内容。对贷款保证的分析主要包括保证人的资格、保证人的财务实力、保证人的保证意愿、保证行为的合法性、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关系等。
33.非财务因素分析一般包括行业风险分析、经营风险分析、管理风险分析、其他因素分析。行业风险分析主要包括:行业的成本结构、行业的成熟期、行业的经济周期、行业的依赖性、产品的替代性、法律政策、经济技术环境等内容。经营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借款人的总体特征、产品与市场、采购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等内容。管理风险分析主要包括借款人的组织形式、管理层的素质和经验、管理层的稳定性、经营思想和作风、关联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员工素质、内部控制与管理、财务管理能力、法律纠纷等内容。其他因素分析主要包括区域风险、自然社会因素、还款意愿、银行贷款管理等内容。
34.他行信用状况:相关银行的贷款信息可通过人民银行的登记咨询系统查询取得。
35.他行违规记录:主要包括恶意逃废债务、被同业公会制裁、涉嫌犯罪、被他行起诉等内容。
表一(2) 此表是表一(1)的附表,要按照借据逐笔登记。
1.上次分类结果:指上期的分类结果。
2.如果涉及单笔拆分的,需要在“备注”栏中注明。
表一(3) 此表主要记载认定、审查、审批等内容。
1.分类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借款人和贷款的本情况、借款人还款可能性的分析(还款能力、还款记录、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等)、贷款的评价(有利因素、不利因素)、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包括贷款本金和表内表外应收利息)、改进的措施等。分类报告如果较长,可以单独附页。
2.初分意见:“经办人”指管户的客户经理; “负责人”指客户部门负责人或营业所、分理处的负责人。
3.审查意见:“经办人”指支行信贷管理部门的具体审查人员;“负责人”指经营行信贷管理部负责人。
4.审议意见:“负责人”指经营行本次贷审会的主持人。
5.二级分行审查意见:指对二级分行认定权限内和超二级分行认定权限贷款的审查意见,“经办人”指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具体审查人员;“负责人”指二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6.一级分行审查意见:指对一级分行和超一级分行认定权限贷款的审查意见,“经办人”为一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的具体审查人员;“负责人”为一级分行信贷管理部门(风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