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目标、要求
(一)到本世纪末,贫困山区做到人均零点零三公顷到零点零七公顷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
(二)贫困山区坡耕地多,改土任务重。目前,基本农田建设主要以坡改梯为主,建设好水平梯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区、洪涝区、渍水区、冷浸田区,主要矛盾是水,要以治水为主,改造中低产田。无论是改土还是治水,都要着眼于建设好基本农田,把解决贫困户的粮食问题放在首位,为稳定地解决温饱奠定基础。
(三)建设基本农田,要根据“八五”扶贫开发工作的目标,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基本农田建设规划,分别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要把建设基本农田和国土整治结合起来,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做到开发一片、治下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
(四)建设基本农田,要坚持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发展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相结合。在水平梯田地坎边种植经济作物或林木,发展“地坎经济”,即“吃粮靠中间花钱靠坎边”,解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争地的矛盾。要严格按科学办事,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积极推广科技成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基本农田的综合经济效益。
三、有关政策
(一)建设基本农田,要在稳定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进行。坚持“准投入谁受益、谁建设谁长期使用”的原则,允许继承和有偿转让。农户在原承包土地上建设基本农田,不能随意增加农业税、承包产量和集体提留,不许搞任何形式的无偿调整。发展集体经济需要的土地,应通过开发荒山、荒坡、荒滩、荒地、荒沟等办法解决,不许抽调农户的承包地。
(二)集体统一组织在荒山、荒坡、荒滩、荒地、荒沟上新造的基本农田,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也可由农户承包经营,并享受国家有关农业土地开发优惠政策。
(三)劳动组织形式,要有利于充分发挥农户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农户自己能干的自己干,农户自己干不了的集体统一组织干,可以是户、联户、组、联组或村为单位进行。无论采取哪种劳动协作形式,都要从实际出发,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和劳动力就近就便的原则,保证互惠互利、均衡受益,避免“一平二调”和重吃“大锅饭”。
(四)建设基本农田的速度和规模要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要根据当地基本农田建设的需要和农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合理安排投工、筹资的数量。要保证不影响农民的正常生产活动,不贻误农时;要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有劳投劳,无劳投钱;要对军烈属、五保户、病残户、缺劳户给予照顾。做到修地和农民生产、生活统筹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