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关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决定

  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和监测体系,对于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至关重要。这项工作要列入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议事日程。对“绿色食品”等经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定的质量标志要严格管理,依法使用和保护。“八五”期间要以农产品等级制度为重点,初步建立主要农产品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的标准体系,通过试点,积极向全面实行农业标准化过渡。力争尽早在全国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仪器加工企业、出口产品生产企业和批发市场内实行。具体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与农业部等有关部门提出方案。

六、继续增加农业投入,调整奖金投放结构


  中央和地方的农业基本建设投资、财政支农资金、农业信贷资金等,要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而逐步增加。同时,加快发展农用工业,增加农业物质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资料质量。
  当前要适当调整资金投放结构,增加对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投入比重,把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组织作为支持对象,把农产品加工、贮藏、保鲜、批发市场、交通运输和良种繁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作为投资重点。
  乡镇企业以工补农、建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避免削弱对农业的支持或过多加重乡镇企业的负担。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对(中发[1985]1号)中规定提取的按利润10%在税前列支的乡镇企业补助社会性开支等项资金,各地要继续照章提取,完善管理制度,切实保证重点用于发展农业尤其是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进一步搞活农村金融。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的主导作用,经过试点,从明年开始逐步改变目前对农村信用合作社贷款实行规模和比例双重控制的办法,实行多存多贷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做到充分自主地运用资金。采用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继续发展农村合作基金会,满足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

七、改善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生产条件


  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离不开水利、交通、气象、农机等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也离不开林业所构成的绿色屏障的保护。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过程中,要重视和抓好水利、林业、交通、气象、农机等方面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为此,从明年起,每年从国家储备的粮、油、糖和库存中低档日用工业品中再拿出一部分,用以工代赈的办法重点扶持中西部地区,支持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兴修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支持进行小流哉治理、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发展造林种果和畜牧业,支持修建农村交通和通信等基础设施。这项工作要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使至今尚未完全解决温饱的几千万人口尽快稳定地解决温饱,逐步脱贫致富。具体由国家计委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实施方案。

八、积极扩大农业对外开放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