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问题是,不少地方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把农民建房看成是可管可不管的小事,放任自流;有的怕农民建房影响生产,不去关心,甚至加以阻拦;有的不顾党的政策,不顾经济条件,搞“大呼隆”,搞一平二调,忽视发挥集体和社员两个积极性;有的不注意规划,盲目建设,侵占了耕地,破坏了布局;有的不注意合理组织施工,既影响了集体生产,又增加了农民负担,对集体、对个人都很不利。农村建房材料,也没有一个正常的供应渠道,农民盖点房子,困难很大。长期以来,农房建设没有一个部门主管,许多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映和解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房建设的发展。
(二)
会议认为,我国农村房屋建设,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随着生产的发展,集体经济的壮大,社员收入的增加,采取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态度要积极,步子要稳妥。当前,需要认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正确处理生产和生活的关系,重视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过去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有些地方把生产和建房的关系对立起来,把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关系割裂开来,农民要盖点房子,常常受到各种指责,动不动就割“私有制的尾巴”,搞得生产上不去,生活也得不到应有的改善。这方面的教训很深刻。许多地方的经验说明: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农民的居住条件,既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又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嘉定县新泾大队,过去是个低洼、多灾、住房破烂的穷地方,从1973年开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建成新房2万5千平米,使263户社员住上了新房,居住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产也有了很大发展。1978年与1972年相比,粮食亩产增长62%,棉花亩产增长49%,油菜籽亩产增长46%,社员分配也由每人178元上升为269元,增长51%。可见那种把解决农民住房问题,单纯地看成是影响生产的消极因素的观点,是经不起实践检查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不努力把生产搞上去,单纯强调改善生活,就没有物质基础,想改善也改善不了。反过来说,只强调抓生产,忽视改善生活,甚至连一些可以办到的事情也不办,就会挫伤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生产也不可能搞好。因此,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把农民的生活安排好,不仅可以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迅速增长,还有利于稳定大局,发展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毛泽东同志生前十分重视这个问题,曾多次指出:“农民的情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要先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要求我们生产、生活一齐抓,不要搞片面性。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现在应当统一认识,解放思想,消除顾虑,大胆地把农房建设抓起来。这既是广大农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要求,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紧迫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