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五至十年,是实现国家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时期。为应对21世纪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加入WTO给食品工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从战略上统一筹划我国食品工业的发展,特制定《全国食品工业“十五”发展规划》(2001年-2005年),以指导全国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食品工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主要发展成就
——食品工业持续、快速增长,一些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00年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食品工业企业达19316个,其固定资产原值已由1980年的154亿元增加到5103.7亿元。“九五”期间,食品工业总产值最低年增长率为9%,最高达14.5%。2000年,食用植物油产量83.53万吨,味精产量70万吨,柠檬酸产量37万吨,均居世界第一位;制盐产量3128万吨,啤酒产量2231.3万吨,均居世界第二位;食糖产量700万吨,居世界第三位。
——食品工业在总体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基础上,产品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
——企业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优势的大中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高新技术在食品中得到较好应用,大中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生物工程技术、超高温杀菌、冷冻速冻、超临界革取、膜分离、分子蒸馏等一大批高新技术在食品行业得到了推广应用,有力地促进了食品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啤酒、葡萄酒、饮料、乳品、烟草加工等行业中较先进的技术装备,已接近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先进水平,我国食品机械设备制造水平正在逐步适应食品工业的发展和技术改造的要求。
——企业改革和所有制结构调整有了新的进展。
——食品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工业结构不够合理
2.食品企业总体规模小,生产集中度尚不够高。啤酒生产企业合理经济规模为20吨l年,而我国啤酒生产企业的平均规模不到4万吨l年;浓缩苹果汁企业国际先进水平为5万吨l年以上,而我国浓缩苹果汁厂平均规模不到1万吨l年;制糖行业平均日处理甘蔗为1500吨左右,大大低于W吨的国际平均日处理量。
3.食品市场、食品工业与农业原料基地的产业链尚未真正形成。
4.食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加工技术储备不足。目前,在我国的食品工业科技成果中,食品工业的初级加工的成果所占比重大,而精、深加工的成果明显不足;对食品工业的综合利用,尤其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研究较少,与国际先进水平有较大差距;食品行业研究开发力量薄弱,企业自主开发创新能力低,行业管理所需的技术基础性工作十分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