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创新效率,加快成果产出。在加强立项管理的同时,加强项目的过程管理,建立进展情况汇报制度,协调与解决重大项目的有关问题。打破平均主义,对于确能产生重大创新成果的项目,因事制宜,给予针对性支持。建立与完善院机关有关部门、重大项目组、国家或地方有关部门之间的经常性沟通联络机制,确保各方面资源的综合集成和有效使用。
二、科技创新人才战略
(一)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科技创新跨越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以人才结构调整与优化为主线,以将帅人才培养为重点,为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按照“德才兼备”和“有利于吸引与凝聚优秀人才、有利于培养与造就未来人才、有利于人才结构动态优化”的原则,正确处理人才培养近期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正确处理重点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自主培养与吸引凝聚的关系,在公平竞争中识别人才,在创新实践中培育人才,在事业发展中凝聚人才,在工作生活中关爱人才,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开发新格局。
(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至2005年,全面完成《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全面推进阶段科技创新队伍建设和发展教育行动计划纲要》提出的队伍建设各项指标;在进一步加强创新骨干队伍建设的同时,初步形成目标明确、导向清晰、分类管理、各精其业、结构合理的科技队伍、管理队伍、支撑队伍和产业化队伍;基本完成转岗分流,建立和完善人员流动与队伍动态更新机制。
至2010年,拥有数十名率先做出重大科学发现、或者开创新领域的科学家,拥有数十名具有战略眼光和卓越组织管理才能的科技专家和管理专家,拥有百余个善于攻坚、能够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创新团队,造就数十名优秀科技企业家,队伍规模适度发展。
至2020年,形成与我院科技战略地位相适应、具有强大竞争实力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群体,形成科学、高效的管理与技术支撑队伍,实现人才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人才结构,整体水平基本与科技发达国家国立研究机构相当。
(三)实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的主要举措
1、调整人才引进计划,立足实践培育人才
继续实施“百人计划”等人才引进计划,改革现行操作办法,积极推动用人单位主体到位。普遍实行“所自主决策,院择优支持”的人才选聘办法,将人才引进的决策权交给研究所,鼓励研究所建立人才公平竞争的平台,自主决定支持强度;院按照科技布局调整的总体部署,设立相应的评价标准与评估程序,对在创新实践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引进人才给予相应的称号,对有关研究所给予追加支持。
按照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规律,对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的青年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植和培养。对具有良好发展潜质的青年科技人员,研究所应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更多的竞争机会和必要的前期支持;对于在国内外科技界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研究所应通过支持其承担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组建青年科学家小组,为他们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跨学科学术研讨与合作提供机会和条件。对于“院长奖学金”特别奖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奖者等,院将给予启动支持;对于优秀青年科学家及其群体,院将通过部署创新项目、新建研究单元、配置科研装备等方式给予重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