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国内苯酐表观消费量呈增长态势。
调查期内,中国国内苯酐的表观消费量呈增长态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24.81%、17.80%、和2.10%,年均增长14.50%。2001年,因被调查产品的低价进口影响,国内苯酐价格大幅下滑,国内同类产品产业被迫压缩生产量,造成国内苯酐表观消费量增幅趋缓。
(二)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后期有所下降,但占中国国内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1.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前期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后期有所下降,但绝对数量仍然较大。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印度、日本和韩国3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分别为14.07万吨、15.03万吨、16.38万吨和13.09万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9%、8.96%和下降20.09%,向中国出口被调查产品绝对数量仍然较大。
2.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占中国该产品总进口量的比例很大,并呈上升趋势。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印度、日本和韩国3国合计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数量占国内该产品进口总量的比例分别为87.84%、77.75%、75.43%和80.75%,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下降10.09、2.32个百分点和提高5.32个百分点。
(三)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价格出现下降趋势。
据中国海关统计,调查期内,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印度、日本和韩国3国向中国国内出口被调查产品的加权平均价格出现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分别比上年增长20.01%、17.90%和下降11.08%,2001年1-12月的进口价格平均每月下降0.41%。被调查产品进口价格的下降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滑,严重压低和抑制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
(四)被调查产品对中国国内产业的影响。
国家经贸委调查发现,调查期内,印度、日本和韩国3国向中国国内大量低价出口被调查产品导致:
1.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幅趋于下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增幅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32.57%、28.58%和27.82%,2001年比1999年的生产能力增幅低4.75个百分点。
2.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增幅呈下降趋势。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产量增幅趋于下降。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同类产品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2.70%、35.87%和17.63%,2001年比2000年的产量增幅低18.24个百分点。2001年,虽然国内苯酐市场价格下滑,申请人被迫压缩了产量,但为维持设备运行和员工就业,仍保持了同类产品产量的一定增长。
3.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增幅呈下降趋势。调查期内,国内产业同类产品的销售量增幅呈现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国内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7.85%、49.68%和20.87%,2001年比2000年的销售量增幅低28.81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