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加快课程、教材改革。进一步做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工作。切实抓好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扎实推进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工作。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方案与教材,颁布高中教育新课程实验方案和标准,组织编写高中实验教材。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考试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教材审定制度和选用制度,加强管理,切实保证教材质量。开展职业学校教学评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2.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深化教学改革,强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加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拓宽专业面,加强实践环节,不断改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继续要求教授给本科生讲授基础课。推进大学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
23.认真做好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加强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落实责任,切实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农村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开课率。组织首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做好学生军训工作。
24.启动教师发展专项计划,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学位层次,增强教师创新能力。加大“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实施力度,进一步落实“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高校青年教师奖”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措施,加快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加强高校领导、中小学校长和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培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
25.加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办学层次,推进师范院校改革,鼓励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研究制定教师教育资质论证和质量标准,启动国家级教师教育基地建设。以新课程培训和信息技术培训为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全面实施教师资格制度,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改革。扩大高等学校职员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深化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制度改革的指导。抓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新标准的落实,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五、加强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26.启动中国大学创新工程,提高高校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始性创新的能力。加强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力推动机制创新,整合现有科技资源,新建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重点实验室和跨学科、跨校的研究中心。继续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访问学者制度”。加强高校科研组织工作,培育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27.进一步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大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力度。建设一批国防科研生产基地和国防交叉学科研究中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专利申请。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推动高校科技企业的现代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