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5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分别为169183吨、270700吨、564316吨、442708吨和612217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00%、增长108.47%、下降21.55%和增长38.29%。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261.87%,年均增长37.92%,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又增长了19.24%。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82.86%、87.69%、71.29%、54.41%和57.50%。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比2000年增加3.08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增长趋缓,开工不足。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54774吨、54774吨、401974吨、459974吨和493632吨,1997年和1998年总生产能力一直处在较低水平,经1999年大幅增长后,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4.43%和7.32%,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21602吨、39402吨、221425吨、355092吨和391840吨,1999年产量因产能的扩大而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60.37%和10.35%,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39.44%、71.94%、55.08%、77.20%和79.38%,开工率总体呈波动变化,开工总体不足。2000年和2001年开工率基本持平。
2.销售量近期增长趋缓,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份额近期下降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22716吨、40080吨、210259吨、357486吨和389901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6.44%、424.59%、70.02%和9.07%。2001年销售量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11.13%、12.98%、26.43%、43.43%和36.43%,2001年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下降十分明显。
3.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销售收入增长趋缓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近期开始下降。
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13767元/吨、11891元/吨、12805元/吨、16134元/吨和13320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3.63%、上升7.68%、上升26.00%和下降17.44%,2001年比1997年下降3.25%。特别是2001年每吨销售价格比2000年下降2814元,下降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312746385元、476616781元、2692271760元、5767689441元和5193487726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2.40%、增长464.87%、增长114.23%和下降9.96%。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在经过1999年和2000年的增长后,2001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95692014元、-52883860元、-107278237元、214316680和156300427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上升44.74%、下降102.86%、上升299.78%和下降27.07%,2001年税前利润呈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4212元/吨、-1319元/吨、-510元/吨、600元/吨和401元/吨,2001年比上年下降33.13%。从近期指标看,2001年12月和2002年1-2月,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分别为608元/吨、-3203元/吨、-635元/吨,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4.就业人数近期持续下降,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1053人、1019人、1888人、1818人和1712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23%、上升85.28%、下降3.71%和下降5.83%。2000年和2001年就业人数持续下降。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0562元、9788元、16955、27443元和32622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208.87%,年均增长32.57%,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24吨/人、38吨/人、141吨/人、221吨/人和248吨/人,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
(四)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1997-2001年,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生产能力、产量增长趋缓,开工率近期变化不大。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份额2001年下降明显。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销售收入增长趋缓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开始下降,就业人数近期持续减少。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五)被调查产品中的下列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1.制造彩色显像管电子枪帽类零件用不锈钢带,规格为0.32毫米×110毫米、0.32毫米×120毫米、0.15毫米×10毫米、0.4毫米×110毫米等。
2.用于生产剃须刀片的不锈钢,规格为:厚度0.1±0.0076毫米;宽度22.2±0.030/0.020毫米;不直度在1200毫米,长度小于3.175毫米;每卷重量17-30千克,中间无接头。
3.洗衣机、微波炉用不锈钢板。日本钢号SUS430BANO.4,规格0.5毫米;日本钢号SUS430 NO.4,规格0.6毫米;日本钢号SUS430BA,规格0.4毫米、0.8毫米、1.0毫米。
4.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薄板,日本钢号为SUS409(409L)、SUS436,规格为0.4毫米、0.5毫米、0.6毫米、0.7毫米、0.9毫米、1毫米、1.1毫米、1.2毫米、1.4毫米、1.5毫米、1.8毫米、2毫米、2.5毫米。
5.大型火力发电汽轮机汽封齿用不锈钢,日本钢号为HYS-C51087,规格为1.6毫米×11毫米、1.6毫米×14毫米、2.4毫米×11毫米、2.4毫米×14毫米。
6.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193300、72193400、72193500项下冷藏集装箱用部分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冷轧薄板(带)生产企业不生产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或者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进口上述6类产品与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场,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进口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进口至中国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1998年、1999年和2001年均有大幅增长。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高达50%以上。与之相对应,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各项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尤其在2001年表现更加明显。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的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国内产业损害并非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的变化。1997-2001年,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421.49%。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消费模式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没有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替代产品,也没有限制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使用的政策变化。因此,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产生导致的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的萎缩。
3.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规模效益逐步提高,没有发现经营管理不善的现象。
4.国内外竞争状况。国内产业经过技术改造,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产品与进口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相同或相近。国内外的正常竞争没有导致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遭受损害。
5.技术进步因素。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国内产业所受损害并非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
6.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有少量出口,出口并未给国内产业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其他原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作为冷轧不锈钢板原料的热轧不锈钢板国内产量的不足是影响国内冷轧不锈钢板产业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供应不足,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热轧不锈钢板,价格和数量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冷轧不锈钢产业的发展。
四、裁定
(一)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72193200,72193300,72193400,72193500,72202000项下进口的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带)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进口经营者凡进口相关用途的该6类不锈钢冷轧薄板(带)时,不应被采取保障措施。
第二节 裁定未受到损害或虽有损害但与进口无因果关系的品种
产品一普通中厚板(产品序号1)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是进口至中国的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经热轧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该类产品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而且厚度在4.75毫米以上。
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082500、72083700、72085200、72083600、720851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出炉后,经高压水除磷,再由中厚板轧机单块平板轧制、矫直、剪切而成;也可由热连轧机成卷生产后,再开卷剪成单块定尺平板。该产品主要用于造船、桥梁、机械结构、压力容器制造、电站、海洋采油平台、石油与天然气输送、建筑等领域。
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通中厚板的14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普通中厚板进口量分别为469952吨、408871吨、242021吨、261745吨和45902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3.00%、下降40.81%、增长8.15%和增长75.37%。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2.33%,年均下降0.5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普通中厚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19%、3.26%、1.75%、1.63%和2.18%,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下降1.51个百分点、下降0.11个百分点和增加0.55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50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普通中厚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67.25%,年均增长13.72%;产量共增长79.28%,年均增长15.71%;开工率增加5.0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5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00.63%,年均增长19.01%;市场份额增加4.1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04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4.93%,年均下降1.26%;销售收入增长90.73%,年均增长17.52%;税前利润上升377.54%,年均上升94.3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38.33%,年均上升59.58%;就业人数下降1.03%,年均下降0.26%;人均工资增长56.10%,年均增长11.78%;劳动生产率上升41.34%,年均上升9.04%。
三、裁定
调查表明,普通中厚板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进口普通中厚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在5%以下且总体下降;调查还表明,国内普通中厚板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普通中厚板产品没有对中国普通中厚板产业造成严重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