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取向硅电钢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2.33%,年均增长14.58%;产量增长115.59%,年均增长21.17%;开工率增加18.3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6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91.28%,年均增长24.13%;市场份额增加37.5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9.3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上升14.74%,年均上升4.69%;销售收入增长119.47%,年均增长29.96%;税前利润上升209.94%,年均上升69.9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62.04%,年均上升20.68%。就业人数增长57.40%,年均增长12.01%;人均工资增长30.71%,年均增长6.92%;劳动生产率上升36.97%,年均上升8.18%。
三、裁定
调查表明,取向硅电钢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呈现大幅度增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有所增长;调查还表明,国内取向硅电钢产业状况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取向硅电钢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产品五不锈钢中板(带)(产品序号9)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不锈钢中板(带)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和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不锈钢中板(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1200、72193100。
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是使用不锈钢板坯做原料,一般在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为4.75毫米至10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主要生产工艺是板坯加热出炉后经热轧卷取或垛板冷却,也可按用户要求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是使用不锈钢热轧板做原料,经酸洗发白之后,在室温状态下轧制而成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表面与热轧不锈钢相比相对光滑细腻,色泽通常为泛白色,有一定亮度。
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钢中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钢中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不锈钢中板(带)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不锈钢中板(带)进口量分别为17988吨、37460吨、77295吨、88727吨和145472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5%、106.34%、14.79%和63.96%。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708.72%,年均增长68.64%。进口量大幅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不锈钢中板(带)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60%、51.16%、56.06%、53.92%和69.01%,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增加16.57个百分点、增加4.90个百分点、下降2.14个百分点、增加15.09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增加34.4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8.60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不锈钢中板(带)总生产能力共增长97.97%,年均增长18.62%;产量增长174.96%,年均增长28.77%;开工率增加17.3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33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97.53%,年均增长31.34%;市场份额下降11.1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8.32%,年均下降2.15%;销售收入增长172.79%,年均增长28.52%;税前利润上升304.86%,年均上升76.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36.07%,年均上升9.02%;就业人数上升115.00%,年均上升21.09%;人均工资增长2.09%,年均增长0.52%;劳动生产率上升8.73%,年均上升2.11%。
三、裁定
调查表明,不锈钢中板(带)的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进口不锈钢中板(带)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调查还表明,国内不锈钢中板(带)产业状况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不锈钢中板(带)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产品六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品序号10)
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钢薄板(带)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小于4.75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热轧不锈钢非卷材和热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钢薄板(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1300、72191400、72192300、72192400、72201200。
该产品使用不锈钢板坯作原料,一般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小于4.75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的平板,表面与冷轧不锈钢相比相对粗糙。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不锈钢板坯加热、热轧、卷取或垛板,也可按用户要求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国家经贸委注意到,中国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1997-2001年五年间,国内产业的生产能力、产量均大幅度增长,共增长152.48%和1726.85%,年均增长26.05%和106.74%。但是,由于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基数较小,这种增长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增长的需要。1997-2001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共增长421.85%,年均增长51.14%,而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企业自用,仅有少量规格、品种的产品对外销售,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的商品供应量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对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满足。1997-2001年,进口量增长了366.30%,年均增长46.95%。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直在90%以上。
上述情况表明,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品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竞争条件不同,进口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不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结论,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热轧不锈钢薄板(带)没有对中国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七其他不锈钢板(产品序号12)
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是指进口至中国的除不锈钢中板(带)、热轧不锈钢薄板(带)、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之外的其他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9000、72209000。
本案调查期间,申请人没有提供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收集到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因此,国家经贸委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的调查。
产品八其他(热轧)普钢带(产品序号13)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其他(热轧)普钢带是进口至中国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的厚度小于4.75毫米、宽度小于600毫米的铁或非合金钢带。
被调查产品其他(热轧)普钢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11300、72111400、72111900、72119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后通过热轧机轧制卷取而成。热轧钢带主要用途是做冷轧带钢、焊管、冷弯和焊接型钢的原料或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及轻工等部门。
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热轧)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热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其他(热轧)普钢带的1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其他(热轧)普钢带进口量分别为131052吨、117099吨、130224吨、164435吨和18291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0.65%、增长11.21%、增长26.27%和增长11.24%。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39.57%,年均增长8.69%。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分别为3.05%、2.59%、1.90%、2.03%和1.79%,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下降0.69个百分点、增加0.13个百分点和下降0.24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均在4%以下,且略有下降。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其他(热轧)普钢带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0.31%,年均增长14.24%;产量增长90.59%,年均增长17.50%;开工率增加7.26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2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47.64%,年均增长10.23%;市场份额下降18.7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6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14.58%,年均下降3.86%;销售收入增长26.11%,年均增长5.97%;税前利润增长372.83%,年均增长93.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84.79%,年均上升71.20%;就业人数上升1.22%,年均上升0.30%;人均工资增长20.37%,年均增长4.74%;劳动生产率下降25.74%,年均下降7.17%。
三、裁定
调查表明,其他(热轧)普钢带的进口数量有所增长,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总体在4%以下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甚至在2%以下;调查还表明,国内其他(热轧)普钢带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其他(热轧)普钢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九普盘条(产品序号14)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普盘条(不包括带有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凹痕、凸缘、槽沟及其他变形的不规则盘卷的铁及非合金钢的热轧条、杆),是指进口至中国的热轧铁及非合金钢的圆截面条杆,经绕成盘卷而成的钢材品种,直径为5.0毫米至14毫米。
被调查产品普盘条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为:72139100、72132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方坯加热出炉,经多道次热轧,控制冷却,集卷,捆扎而成。普盘条主要用于建筑、焊条、铆螺件、弹簧、交通等领域,并作为金属制品的原料。
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盘条的19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普盘条进口量分别为1065203吨、609711吨、362064吨、146605吨和277646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2.76%、下降40.62%、下降59.51%和增长89.38%。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73.93%,年均下降28.55%。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进口数量呈大幅度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普盘条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2.67%、1.37%、0.56%和0.95%,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2.55个百分点、下降1.30个百分点、下降0.82个百分点和增加0.39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4.2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07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产量增长不足,开工率变化不大。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11929072吨、12128191吨、13281030吨、14737160吨和16705476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1.67%、9.51%、10.96%和1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