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产业同类产品产量增长缓慢
调查期内,因需求拉动,国内同类产品产量有所增加,但受被调查产品的压制国内同类产品产量的增长缓慢。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期增长32.1%、9.49%和32.29%,与国内同期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相比分别低4.75、15.61个百分点和基本持平。
3.中国产业同类产品销售量增长趋缓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总体增长放缓。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销售量比上年同期增长25.87%、19.38%和29.3%,与同期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增长相比分别低10.98、5.72和0.28个百分点。
4.中国产业同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趋于下降
调查期内,在国内丙烯酸酯表观消费量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国内同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却呈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所占市场份额比上年同期分别低4.89、2.56和0.12个百分点。
5.中国产业同类产品价格波动,并呈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被调查产品的价格低于国内同类产品,被调查产品对国内同类产品价格起了严重压低作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呈现下降趋势。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为基本持平、上升26.27%和下降3.6%,2001年1-6月平均每月下降2.94%。
6.中国产业同类产品税前利润波动较大,并呈现下降趋势
调查期内,因对原产于日本和美国的进口丙烯酸酯进行反倾销调查,2000年国内丙烯酸酯市场不公平竞争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企业经营状况有所好转。2001年,由于来自上述四国大量进口产品的低价冲击,国内同类产品的税前利润明显下降。1999年国内产业勉强弥补了1998年的亏损,2000年与1999年相比国内产业效益得到恢复性增长,但2001年上半年与2000年同期相比国内产业税前利润却下降12.27%;2001年上半年,上海高桥石化丙烯酸厂亏损达300多万元。
7.中国产业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出现下降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增长较缓,并出现下降。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投资收益率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7.87、9.03和下降0.48个百分点。
8.中国产业同类产品现金流量净额大幅度下滑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现金流量净额出现大幅度下滑。1998年、1999年和2000年国内同类产品企业现金流量净额表现为净流入,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下跌,同类产品生产企业资金回笼和周转出现严重困难,企业现金流量净额表现为净流出,现金净流出量比上年同期上升5113.73%。
9.中国产业从业人员失业率上升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从业人员失业率总体趋于上升。1998年、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从业人员的失业率分别为0.25%、5.08%、8.41%和6.44%。
10.中国产业同类产品库存量在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调查期内,国内同类产品库存量总体趋于上升。1999年、2000年和2001年上半年,国内同类产品库存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67.61%、下降42.12%和14.55%,2001年6月末的库存比2000年末增长55.22%,严重影响了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的经营和生产。
(五)被调查产品出口国的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
国家经贸委初步了解到,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具有较大的丙烯酸酯生产能力和出口能力。2000年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丙烯酸酯的生产能力占全球丙烯酸酯生产能力的比例分别为2.9%、4.6%、1.7%和2.9%,上述四国总的丙烯酸酯生产能力占全球的比重为12.1% 。2001年,上述四国出口量分别为5.5万吨、7.8万吨、3.1万吨和4.03万吨,合计20.43万吨,其中向中国出口分别为1.87万吨、4.68万吨、2.35万吨和1.56万吨,合计10.46万吨,四国向中国出口总量占四国出口总量的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