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优势产业培育
1.加强中药提取、分离、纯化等关键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速现代中药产品产业化进程,促进中药大品种、大市场、大企业的发展。
2.加强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开发专利产品,注册专用商标,实施品牌战略;逐步政变以药材和粗加工产品出口为主的局面,扩大中成药出口比例,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拓展中药国际市场。
3.推进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二批产品新颖、技术先进、装备精良、管理有素、具有开拓精神的中药核心企业和数个中药跨国企业,便企业成为中药现代化的实施主体。
(六) 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1.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建立野生资源濒危预警机制; 保护中药种质和遗传资源,加强优选优育和中药种源研究,防止品种退化,解决品种源头混乱的问题。
2.建立中药数据库和种质资源库,收集中药品种、产地、药效等相关的数据,保存中药材种质资源。
3.加强中药材野生变家种家养研究,加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实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产业化生产;加强植保技术研究; 发展绿色 药材。
4.加强中药材新品种培育,开展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的替代品研究,确保中药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措施
(一) 加强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整体规划,建立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
1.加强对推进中药现代化工作的领导,建立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协调,促进相互合作,形成有利于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高效、协调的管理机制。
2.各有关部门、各地方应围绕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结合本部门的职能,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和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和重点任务。
(二) 建立多渠道的中药现代化投入体系。
1.国家设立中药现代化发展专项计划,加大对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投入。
2.各级地方政府应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发展总体规划,根据本地区的优势、特色和实际情况,增加对中药研究开发和中药产业的投入。
3.中药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到2010年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达到销售额的5%以上。
4.充分利用创业投资机制等市场化手段,拓宽中药新药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的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投入中药现代化发展。
(三) 加大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