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卫生部关于印发《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等三个规范的通知


         1 n   1 3
  C(ak下标)=- ∑  - ∑  C(ij下标)
         n j-1 3 i-1

  式中:C(ij下标) - 第j个测点、第i次检测值;
  n - 测点个数。
  C4.3 送风中PM10浓度的计算
  一个系统(a)的送风中PM10浓度(Ca)按该系统全部检测的送风口PM10浓度(C(ak下标))的算术平均值给出。

  附录D
送风中微生物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细菌总数、真菌总数和b-溶血性链球菌的检验方法。
  D1 送风中细菌总数
  D1.1 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细菌,计数在营养琼脂培养基上经35~37℃、48小时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立方米)报告。
  D1.2 方法与要求
  D1.2.1 采样点:一般设在距送风口下风方向15~20cm处。
  D1.2.2 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1.2.3 采样方法
  以无菌操作,使用六级筛孔空气撞击式采样器,以空气流量为28.3L/min,在采样点采集5-15min。
  D1.3 培养
  D1.3.1 营养琼脂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肉膏         5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2~7.6,加入琼脂,121℃ 20min灭菌备用。
  D1.3.2 方法:将采集细菌后的营养琼脂平皿置35~37℃培养48小时,计数菌落数,记录结果并换算成cfu/立方米。
  D2 送风中真菌总数
  D2.1 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真菌,计数在沙氏琼脂培养基上经28℃、5~7天培养所形成的菌落数,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立方米)报告。
  D2.2 方法与要求
  D2.2.1 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2.2.2 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装修状况、人员数量、温湿度与天气状况等。
  D2.2.3 采样方法同D1.2.3
  D2.3 培养
  D2.3.1 沙氏(Sabourand’s agar)琼脂培养基
  成分:

蛋白胨        10g
葡萄糖        40g
琼脂         20g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葡萄糖溶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5.5~6.0,加入琼脂,115℃ 15min灭菌备用。
  D2.3.2 方法:将采集真菌后的沙氏琼脂培养基平皿置28℃培养5~7天,逐日观察并于第7天记录结果。若真菌数量过多可于第5天计数结果,并记录培养时间,换算成cfu/立方米。
  D3 送风中b-溶血性链球菌
  D3.1 原理
  用仪器法采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送风中的b-溶血性链球菌,经35~37℃,24~48小时培养,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典型菌落的为b-溶血性链球菌。以每立方米空气中菌落形成单位(cfu/立方米)报告。
  D3.2 方法与要求
  D3.2.1 采样点与D1.2.1款要求相同。
  D3.2.2 采样环境条件:采样时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必须在正常运转条件下,并关闭门窗1小时以上,尽量减少人员活动幅度与频率,记录室内人员数量。
  D3.3 培养
  D3.3.1 血琼脂平板
  成分:
			
蛋白胨       10g
氯化钠       5g
肉膏        5g
琼脂        20g
脱纤维羊血     5~10 ml
蒸馏水       1,000ml

  制法:将蛋白胨、氯化钠、肉膏加热溶化于蒸馏水中,校正pH值为7.4~7.6,加入琼脂,121℃ 20min灭菌。待冷却至50℃左右,以无菌操作加入脱纤维羊血,摇匀倾皿。
  D3.3.2 方法:采样后的血琼脂平板在35~37℃下培养24~48h。
  D3.4 结果观察
  培养后,在血平皿平板上形成呈灰白色,表面突起直径0.5~0.7mm的细小菌落,菌落透明或半透明,表面光滑有乳光;镜检为革蓝氏阳性无芽孢球菌,圆形或卵圆形,呈链状排列(视培养与操作条件影响链可短可长4~8个细胞至几十个细胞);菌落周围有明显的2~4mm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符合上述特征的菌落为b-溶血性链球菌。

  附录E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阻力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E1 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条件(按照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正常运行条件将空气动力学实验台调整到相应的风速)下,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空气的全压(P(ti下标))或静压(P(si下标))和出口处空气的全压(P(t0下标))或静压(P(s0下标)),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阻力(△P)。
  △P=P(ti下标)-P(t0下标)-∑△h
  当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后风道直径相同时:
  △P=P(si下标)-P(P(s0下标))-∑△h
  式中:P(ti下标)--装置前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P(s0下标)--装置后检测断面空气平均静压,Pa;
  ∑△h -装置前测定截面到装置入口及装置出口到测定后截面的管道阻力之和,Pa。
  E2 设备及仪器
  E2.1 空气动力学实验台。
  E2.2 标准皮托管:系数0.99±0.01。
  E2.3 倾斜式微压计:最小读数应不大于1Pa。
  E3 方法
  E3.1 静压的测定:将皮托管的静压出口与微压计负压端连接,微压计正压端与大气连通;将皮托管插入风管内,皮托管的全压测孔朝向气流方向,读出静压值。
  E3.2 静压的计算:将静压测定值代入上式可得出装置的阻力。

  附录F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净化效率检验方法

  本附录规定了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使用的空气净化消毒装置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和连续运转条件下颗粒物净化效率的实验室检验方法。
  F1 颗粒物一次通过净化效率
  F1.1 原理
  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在实验室空气动力学实验台条件下,在空气净化消毒装置前段发生一定浓度的颗粒物,分别测定装置入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1下标))和出口处管道空气中PM10颗粒物浓度(C(2下标)),按下式得出装置的颗粒物一次净化效率(ηP(1下标))。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