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2006年前三季度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
│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
│一、大额存款: │ │ │ │ │ │ │ │ │ │
├────────┼─────┼─────┼─────┼─────┼─────┼────┼─────┼─────┼────┤
│3个月以内 │ 2.9947 │ 3.6879 │ 3.4049 │ 4.0769 │ 4.2816 │ 4.391│ 4.6285 │ 4.6200 │4.1126 │
├────────┼─────┼─────┼─────┼─────┼─────┼────┼─────┼─────┼────┤
│3-6个月 │4.6609 │4.5713 │4.7528 │4.8992 │4.9897 │4.9406 │5.4003 │5.3248 │5.0753 │
├────────┼─────┼─────┼─────┼─────┼─────┼────┼─────┼─────┼────┤
│6-12个月 │4.5001 │4.7217 │3.6802 │4.9552 │4.9579 │5.3003 │5.3429 │5.1749 │4.9716 │
├────────┼─────┼─────┼─────┼─────┼─────┼────┼─────┼─────┼────┤
│1年 │4.2042 │4.587 │4.6506 │4.7946 │4.7055 │5.3986 │5.3652 │5.1975 │5.0555 │
├────────┼─────┼─────┼─────┼─────┼─────┼────┼─────┼─────┼────┤
│二、贷款: │ │ │ │ │ │ │ │ │ │
├────────┼─────┼─────┼─────┼─────┼─────┼────┼─────┼─────┼────┤
│1年(固定) │5.1379 │5.6163 │5.5822 │6.0507 │5.8239 │6.345 │6.0619 │6.4336 │6.3881 │
├────────┼─────┼─────┼─────┼─────┼─────┼────┼─────┼─────┼────┤
│1年(按月浮动) │5.5756 │5.5904 │5.6562 │5.9982 │6.0307 │6.2311 │6.5046 │6.2893 │6.2501 │
└────────┴─────┴─────┴─────┴─────┴─────┴────┴─────┴─────┴────┘
数据来源:商业银行外币利率备案表。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继续增强
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9087元/美元,比6月末升值869点,升值幅度为1.10%。人民币对欧元和日元汇率分别升值0.75%和3.26%。年初至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2.04%;2005年7月汇率改革以来至2006年9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 4.65%。
人民币弹性继续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第三季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8998元/美元,最低为8.0024元/美元。在第三季度银行间外汇市场的65个交易日中,人民币汇率有35个交易日升值、30个交易日贬值,最大单日波幅为0.254%;日均波幅为42个基点,比上半年扩大7个基点。
9月末,海外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NDF)美元对人民币一年期合约贴水点数稳定在2500点左右。中美负利差使境外资本进入我国套利面临明显的利率成本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境外套利资本流入,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06年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采取综合措施收回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引导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灵活性,改进外汇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第三季度,为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控制货币信贷投放,中国人民银行继续将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主要对冲操作工具,灵活把握央行票据发行力度和节奏,调节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7月份,中国人民银行在保持市场化央行票据发行力度的同时,第三次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流动性相对充裕的一级交易商增加了央行票据发行,不仅实现了收回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的操作意图,而且发挥了较好的警示作用。8月份,配合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政策的实施,中国人民银行灵活运用不同招标方式,熨平市场波动,合理引导市场预期。9月份,在流动性总体仍然宽松、市场预期相对平稳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每周平均发行央行票据超过1000亿元。第三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共发行央行票据8162亿元,9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0780亿元。前三季度,通过人民币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基础货币6450亿元。
央行票据发行利率总体呈上行走势。9月末,3个月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为2.46%和2.79%,比年初分别上涨73个和89个基点。4月份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市场紧缩预期增强,加之5月底恢复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后,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央行票据发行利率逐月走高,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性加大。为稳定市场预期,促进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在8月份前三周连续三次采用数量招标方式发行1年期央行票据,并于8月19日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后及时将招标方式改为价格招标,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在冲高到2.89%后呈小幅回落走势,9月底在2.79%的水平企稳,货币市场利率运行趋于平稳。
┌─────────────────────────────────┐
│ 专栏 2:国库现金管理 │
│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是指在确保中央财政国库支付需要前提下,以实现│
│国库现金余额最小化和投资收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一系列财政管理活动。1984│
│年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国务院明确规定由中国人民银行经│
│理国库。1995年颁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中国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职│
│责。2003年以前,中国人民银行对财政存款不计付利息;2003年之后,开始│
│对财政存款按单位存款活期利率支付利息。 │
│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相应增加;与此同时,随着│
│国库单一账户改革的推进,原大量留存在预算单位的资金逐步集中到国库管│
│理,国库现金多保持在较高水平。国库现金随机波动加大,增加了货币政策│
│调控的难度,由此需要进一步深化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此外,经过多年的发│
│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深度和宽度的货币市场,财政部门对国库现金│
│流量的预测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基本具备了开展国库现金管理的条件。 │
│ 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采取市场化操作方式对国库现金余额进行管理的│
│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经过认真研究和周密准备,2006年6月,财政部 │
│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同年9月,中国 │
│人民银行和财政部联合发布《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业务操作│
│规程》,标志着我国国库现金管理正逐步走上市场化运作的道路。目前,财│
│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专门的协调工作机制,财政部主要负责国库现金│
│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操作规划,中国人民银行主要负责监测货币市场情│
│况,财政部与中国人民银行协商后签发操作指令;中国人民银行进行具体操│
│作。 │
│ 根据《中央国库现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库现金管理将遵循安全性、流│
│动性和收益性相统一的原则,从易到难、稳妥有序地开展。国库现金管理方│
│式包括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买回国债、国债回购和逆回购等。在初期阶段,│
│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将主要实施商业银行定期存款和买回国债两种操作方式,│
│均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是指将国库现金存放在商│
│业银行,商业银行以国债为质押获得存款并向财政部支付利息的交易行为。│
│商业银行定期存款期限一般在1年(含1年)以内。买回国债,是指财政部利│
│用国库现金从国债市场买回未到期的可流通国债并予以注销或持有到期的交│
│易行为。两种操作方式都是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增加基础货币供给。 │
│ 当前,宏观调控成效初步显现,但国际收支不平衡持续发展,银行流动│
│性总体宽裕,需要继续加强流动性管理。为此,财政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将协│
│调配合,加强对流动性形势和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监测,稳妥有序地推进国│
│库现金管理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