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 阿拉伯树胶处理
定义:在葡萄酒中加入阿拉伯树胶。
目的:
a)防止铜盐破败。
b)防止葡萄酒出现轻微三价铁破败。
c)防止葡萄酒中胶体、色素物质的沉淀。
规定:
a)应在最后一次过滤之后或在装瓶前加入到葡萄酒中。
b)用量不得超过0.3g/L。
c)所使用的阿拉伯树胶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8 植酸处理
定义:在葡萄酒中加入植酸或植酸钙。
目的:对于铁质含量多,铜含量适度的葡萄酒,用来防止三价铁破败。
规定:
a)由于使用本方法处理的结果不固定,因此必须进行预备实验和标准测试。
b)所使用的植酸或植酸钙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9 聚乙烯聚吡咯烷酮(PVPP)处理
定义:在葡萄酒中加入聚乙烯聚吡咯烷酮(以下简称PVPP)。
目的:减少葡萄酒中单宁和其他多酚物质的含量。
·减少葡萄酒褐变的趋势。
·降低葡萄酒涩感。
·改正白葡萄酒不正的颜色。
规定:
a)PVPP的使用量不应超出0.8g/L。
b)所用的PVPP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10 葡聚糖酶处理
定义:在葡萄酒中加入葡聚糖酶作酶处理。
目的:通过葡聚糖酶对β-葡萄糖降解,改进葡萄酒的澄清。提高过滤效率,但在葡萄酒中,由于灰绿葡萄孢或某些酵母菌株的作用,会使这种葡聚糖酶消失。
规定:葡聚糖酶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11 硅胶处理
定义:将硅胶加入配有明胶或其他蛋白胶液的酒中。
目的:通过明胶或其他蛋白胶的絮凝作用,实现酒质的纯净化。
建议:
a)为确定硅胶和明胶或其他蛋白胶的粘着状流体的最佳用量,应预先进行试验。
b)所使用的硅胶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12 硫酸铜处理
定义:白葡萄酒中加入硫酸铜。
目的:去除葡萄酒中由于硫化氢及其衍生物所产生的不良口味和气味。
规定:
a)硫酸铜的加入量须预先做试验确定。剂量不应超过0.01g/L。
b)形成的胶质铜沉淀应从葡萄酒中除去。
c)应用此法处理后的葡萄酒中铜含量应不超过0.001g/L。
d)所使用的硫酸铜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3.13 充氧处理
定义:将空气或氧气充入到葡萄酒中。
目的:
a)使葡萄酒除去铁质。
b)去除可能出现的微量硫化氢。
规定:
a)充氧应根据葡萄酒中铁的含量先进行添加单宁处理,然后用酪蛋白进行下胶澄清。
b)此方法不应使含二氧化硫过多的葡萄酒进行脱硫。
13.14 单宁处理
定义:在葡萄酒中加入单宁。
目的:有助于改善葡萄酒口味和风味。通过处理使新葡萄酒中多余的蛋白质产生沉淀得到净化。
规定:所用的单宁应参照《国际葡萄酿酒药典》的规定。
14 葡萄酒生物稳定方法
定义:排除微生物或抑制其发展的处理方法。
目的:取得葡萄酒的生物稳定。
规定:为实现此目的可采用以下方法:
a)热处理:
·巴斯德杀菌;
·热装瓶。
b)使用微生物抑制剂如亚硫酸处理、苯甲酸处理、山梨酸处理、乙基和甲基焦碳酸盐处理。
c)除菌过滤。
14.1 巴斯德杀菌处理
定义:将葡萄酒加热到一定温度并维持到规定的时间。
目的:抑制葡萄酒中的微生物活化,使葡萄酒中的酶钝化。
规定:巴斯德杀菌处理按以下方法进行:
a)散装酒巴斯德杀菌处理:
·让葡萄酒通过一个连续瞬时加热,迅速降温的热交换器冷却(瞬时巴斯德杀菌);
b)瓶装酒巴斯德杀菌处理:
·将葡萄酒加热,进行热装瓶并封口,接着进行自然冷却(热灌装);
·将瓶装葡萄酒浸入热水中,使热水在装有葡萄酒的瓶上流动,加热到一定温度,并且在这种状态下保持足够长的时间(简单巴斯德杀菌)。
c)升温和所用技术不应引起葡萄酒外观、颜色、香气、滋味的任何变化。
14.2 山梨酸处理
定义:葡萄酒中加入山梨酸或山梨酸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