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矛盾严重制约了西北地区的工业结构升级,“十五”期间必须集中力量解决好这些问题,为西部大开发打好基础。
二、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与目标
(一)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是地区发展的基础,也是工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依据。西北地区的比较优势主要有:
1.资源优势
西北地区许多资源储量较丰、品位较高、质量较好,开采条件和空间组合较为理想,是我国一些重要战略性资源的接替基地。水能资源相当丰富,煤炭资源储量较大,可以建设成为水火共济的能源基地,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能源。石油及天然气、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钾盐、非金属矿的储量在全国都占有较大比重。一些地区土地广袤,水土光热资源组合较好,种植业、畜牧业和林业的发展潜力较大,为发展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特色加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2.劳动力成本优势
西北是我国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地区之一,1998年西北分行业职工平均工资除青海外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利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保持劳动密集型工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3.区位优势
西北地区与中亚、西亚和独联体国家毗邻,处于我国向西开放的前沿,亚欧第二条大陆桥横贯全区。与相邻国家在经济结构上的互补性和在宗教、民俗等方面的相似性,为扩大向西开放,开拓中、西亚市场,开展多种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创造了条件。
4.市场潜力优势
西北地区目前的消费水平不高,家庭耐用消费品普及率等指标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这意味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潜力较大,潜在市场广阔。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西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其潜在的市场优势将会逐步显现出来。
此外,西安、兰州等大城市拥有一批科技人才,在一些领域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与新材料等工业具备了较好的发展基础。
(二)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以市场为导向,发挥比较优势
西北地区比较优势的真正实现,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依照国家“十五”规划和国家产业政策,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市场竞争中尽快形成既符合市场需要,又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2.以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为根本,坚持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