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十五”期间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

  西北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在结构调整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要防止出现只顾眼前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效益的倾向,坚决淘汰和限制高污染、高消耗的行业,禁止掠夺资源、破坏环境式的开发;大力开展节水节能降耗活动,推广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3.以发展非公有制企业为手段,加快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
  西北地区国有经济比重过高,加快工业结构调整与大力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改组相结合至关重要。在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的同时,积极吸引民营企业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参与国有经济改组,为西部经济发展创造新的体制基础和提供新的动力。
  4.以优势企业为依托,培育产业升级骨干
  优强企业是结构调整的依托。西北地区要加大扶优扶强的力度,扶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较好发展前景的重点企业,通过“三改一加强”,使之尽快成为市场竞争能力强、充分体现比较优势、代表地区发展方向的优强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优强企业在结构调整中的带动作用,通过优强企业之间的联合协作和优强企业对劣势企业改组、兼并,提高西北地区工业的集中度和竞争能力。
  (三)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总体目标
  到“十五”末期,初步建立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优势加工工业为支柱,高新技术工业为先导,特色明显、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关系协调的西北工业经济体系。
  主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有较大提高。培育出一批规模大、素质高、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强企业;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淘汰一批技术水平低,污染严重,产品没有市场,生产经营困难的小企业;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不合理状况有所改变,企业的经济技术联系和专业化协作进一步加强。
  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技术进步贡献率和新产品产值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除石油、石化、电力、军工和航空航天工业等行业外,其他领域国有经济比重原则上下降到40%左右。
  通过实施名牌战略,重点支持有优势的特色产品,形成一批国内市场份额较大,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产品。
  初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工业体系,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得到较大提高。
  三、西北地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