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关于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意见
在高等艺术教育的改革中,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更多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优秀艺术人才是目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由于社会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之中,新的文化体制和教育体制有一个建立和完善的过程,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也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如何把“教学改革是核心”落到实处,并由此而推进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是当前高等艺术院校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在目前校内综合管理改革普遍进行的情况下,各高等艺术院校应善于发现和把握各项改革与教学改革的结合点,把各项改革所激发的积极性凝聚到教学改革上来。现就进一步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改革,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文艺方针,紧紧围绕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办学效益,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多方面需求的高级专门艺术人才这个根本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稳步推进,逐步建立起与新的办学体制相适应,符合艺术教育规律,有利于教学工作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内容体系和课程结构;建立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师生教学积极性、创造性的激励竞争机制,使我国的高等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整体效益达到新水平。力争到本世纪末,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21世纪的社会主义艺术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
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重点课程建设
要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要求,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状况,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论证的基础上,继续调整高等艺术教育的专业结构,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程建设。
要逐步改变高等艺术院校某些专业设置过细、过窄以及专业方向、课程内容同文化建设和社会需求脱节、不相适应的状况。要从调整专业方向入手,有计划地改造和调整现有的专业设置,改革和更新一些陈旧了的专业和课程,使艺术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在整体结构上更趋科学、合理。
要根据社会需要和办学条件,新建立、设置一批专业、课程。要在充分保证一定数量基础学科专业的同时,大力加强当前经济文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所急需的应用类专业和课程的建设。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积极开辟新的学科领域。要密切注视和有计划地发展文化艺术与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与物质生产实践,与其他人文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