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及时调整、更新专业教学内容作为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要及时反映当代世界文化艺术领域的新情况、新信息、新成就,及时反映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的新动态、新课题、新成果。要使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超前性,克服教育内容陈旧、与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现实脱节等弊端。
要组织研究制定“艺术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规划”,并要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有要求地组织实施这项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根据我国经济、文化艺术建设实际和社会发展趋势,站在跨世纪的高度,积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教学工作者,分别就音乐、美术、戏剧、舞蹈、戏曲等艺术学科的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及新的教学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建设问题进行研究论证,把艺术教育教学内容改革落到实处。
改革教学方法,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育人
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的意义在于,教学不仅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和技巧、技艺,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教会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和独立的思维创造能力。
要改革被动的、陈旧的“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鼓励采用讨论式和研究式等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艺术专业技巧课,尤其是民族艺术的专业课程教学,要逐步探索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循序渐进的训练规程和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改革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大力推广、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及教学管理,把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引入艺术教学、创作领域,充分利用和发挥电化教学作用,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条件。要充分认识大力开展现代电子科技辅助教学,不仅会带来教学方法上的变革,同时也会使教学内容发生新的变化,甚至引起传统教学模式的变革。
改革教学方法,要从根本上改变封闭式培养人才的方式,面向社会,面向实际育人。要强化高等艺术院校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特别要鼓励艺术院校同对口专业文化艺术单位加强联系、联合,有计划地聘请实际工作部门、单位的专家学者参与院校教学工作,建立育人与用人信息反馈渠道,密切院校教学与社会联系,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改革教学方法,要进一步加强社会实践和艺术实践。这既是培养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课堂教学成果,检验和提高学生独立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要从艺术院校和教学的特点出发,把社会实践与艺术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但要防止以艺术实践代替必要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