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文化部关于深化高等艺术院校教学改革的若干原则意见

改革教学体制,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



  进一步充分调动、发挥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逐步形成符合艺术教育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激励竞争机制,逐步完善各种有利于优秀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制度。
  要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行和完善学分制。40多年来,我国高等艺术院校在教学体制上一直采用严格的学年制。这种教学体制体现在教学过程上有比较严密的计划性、系统性,有利于学生达到基本的培养目标,但其弊端是限制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自主性、灵活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不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教学潜力和积极创造性。改革开放以来,部分艺术高校对学年制教学体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如实行混合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弹性学制、两段制等,对调动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积极性,为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为具有不同条件和才能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给艺术高校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因此要在总结上述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学分制改革,完善学分制。
  继续完善主辅修制。提高主干课程内容和教学质量。要根据不同学科专业要求,使选修课课程设置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院校条件,对必修课、选修课在整个课程设置上确定出适当的比例,并与院校的科研、学术带头人的培养、重点学科课程建设等统筹考虑。
  要创造条件,逐步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听课,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条件、特长、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理想课程,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积极进行艺术教育教学领域实行文、理科相互渗透的探索,以培养学生解决艺术与社会等综合问题的能力。
  要积极探索、推行修双专业制,以利于艺术教育领域内复合型人才知识结构的形成,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级艺术人才。
  结合办学体制的改革,要加强校际之间的教学联合与合作,师资资源共享,教学优势互补。如实行互聘教师兼课,相互承认工作量;教师、科研人员联合承担教学科研项目,合作攻关;图书资料、文献资源共享,合作培养研究生,合作开展在职教师申报学位等。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完善教学保障体系



  加强教学基础建设,既是教学改革与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整个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九十年代,艺术高校教师队伍进入新老交替重要时期,加强学科、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补充迫在眉睫。要采取切实有力措施,培养跨世纪科研、学科带头人,优化教师梯队结构。各艺术高校和艺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都要对此作出规划,提出具体措施,确保培养目标,把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梯队这一战略工作落到实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