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的差额即存差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有观点认为存差扩大是金融对经济支持力度不够,这种认识并不准确、客观。在中国人民银行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大量对冲商业银行流动性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持有的央行票据资产和法定准备金存款相应大幅度增加,存差必然不断扩大。在信用货币制度下,发放贷款的过程也就是创造存款的过程,如果不考虑存款中的一部分会被提取为现金的情况,那么在金融机构整体中,贷款增加多少,存款也会增加多少,存差与贷款数量没有关系,不可能通过让银行多发放贷款的方式来使存差减少。
┌────────────────────────────────────────────┐
│ │
│ 专栏 1:贷款季节波动分析 │
│ │
│ 我国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存在比较明显的季节波动。1998 年以前,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呈现上半年 │
│少、下半年多的态势,上半年新增贷款占全年贷款的比重较低,大致在30-40%左右波动。这主要 │
│是由于当时货币政策实行贷款规模管理的直接调控方式,商业银行往往在年底突击发放贷款,以 │
│扩大下一年贷款规模的基数。1998 年中央银行取消贷款规模控制后,商业银行“抢基数”动机 │
│消失,上半年贷款占比上升,1999-2002 年平均为46.5%,但贷款进度比较均衡的状态并未稳定 │
│下来,从2003 年开始出现上半年多、下半年少的贷款投放模式,特别是集中在第一季度突击贷 │
│款。2003 以来上半年新增贷款占比都在60%以上,2006年甚至达到68%,其中仅第一季度就占近 │
│40%。2007 年第一季度新增贷款1.42万亿元,同比又多增1678 亿元,投放仍然偏多。商业银行 │
│追求所谓“早贷款、早收益”是形成这一贷款季节波动模式的重要原因。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 │
│部绩效考核及信贷管理体系存在过于强调当年利润的问题。商业银行分支行在贷款投放决策时过 │
│度放大贷款对当年利润的贡献,把增量贷款的收益局限在一个年度内考虑,忽视信贷资产在整个 │
│运行周期中的收益。特别是由于短期贷款期限在一年以内,商业银行年初投放的动力明显大于年 │
│底;而中长期贷款的季节波动相对较弱。 │
│ 与我国商业银行“早贷款、早收益”的做法不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银行更注重贷款和盈利的│
│持续、稳定增长,绩效考核和信贷管理等制度更加科学合理,因此,在经济平稳增长的情况下, │
│放款在年度内的分布比较均匀,一般少有大的季节波动。例如,2003-2006 年,美国商业银行上 │
│半年新增贷款占全年贷款的比重大致在40-57%之间,平均为47%。 │
│ 商业银行适度、均衡安排贷款进度,有利于适时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合理的资金需求,有利于实现│
│企业客户利益最大化,因此从长远看也更符合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要求。而贷款增长在年度内大 │
│幅波动,不仅与实体经济部门有效需求不匹配,影响了商业银行市场形象,不利于维护与客户的 │
│关系,而且也容易误导对宏观形势的判断。 │
│ 针对贷款季节波动较大的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召开“窗口指导”会议,要求商业银行树立持│
│续稳健经营理念,加强风险管理,追求适度利润,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进度,均衡放款。 │
│“窗口指导”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与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结合起来可以发挥引导市场预 │
│期的作用,对商业银行长远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一些发达国家也采用类似做法。 │
│ 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更应当加强自我约束和风险控制,积极采取措施促进贷款均衡增长。一是借│
│鉴国内外银行业的先进理念,制定更加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防止利润目标过于短期化,减 │
│少具有时点性质的考核指标,全面反映持续的经营成果。二是商业银行总行要加强对分支行贷款 │
│进度的监测和引导。建立报告、预测机制,对增长趋势和异常变动及时作出反应,积极运用各种 │
│企业管理手段,包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经济资本配置等经济手段,加强对分支行贷款进度的调 │
│控,保证全年贷款均衡投放。三是改进信贷计划管理和调节方式。做到按需求合理均衡安排贷款 │
│计划,使资金约束与资本约束、风险约束、回报约束相结合。四是探索可持续的业务发展模式。 │
│改变单纯依赖信贷资产扩张的局面,进一步优化存量资产经营方式,提高增量资产配置效率,加 │
│快发展中间业务,全面提高竞争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
└────────────────────────────────────────────┘
四、扣除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后,基础货币平稳增长
3月末,基础货币余额7.7万亿元,比年初下降778亿元,同比少下降1014亿元,同比增长23.1%。基础货币增速较高,主要与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银行较多运用存款准备金工具冻结流动性有关。与央行票据不同,法定存款准备金计入基础货币。2006年下半年至2007年一季度末,中央银行5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其中2007年一季度上调两次),由此冻结的流动性统计在基础货币总量中导致基础货币同比增速较高。如果2006年以来由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冻结的流动性改由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那么当前基础货币增速将大致相当于2006年平均水平。3月末,金融机构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87%,同比降低0.11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率为2.47%,股份制商业银行为2.79%,农村信用社为6.25%。
五、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平稳
第一季度,除金融机构短期贷款利率小幅下降外,其他各档次中长期贷款利率继续保持平稳上升的势头。其中,1 年(含)以内、1-3 年(含)、3-5 年(含)和5 年以上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6.86%、7.04%、6.79%和6.65%,比上季分别下降0.04 和上升0.03、0.1、0.1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人民币1 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51%,为基准利率的1.02 倍,利率水平比上季度降低0.07 个百分点。
图1:2006 年以来金融机构各期限档次利率走势图(略)
2007 年第一季度金融机构发放的全部贷款中,实行下浮利率和基准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上季分别上升1.08 和1.22 个百分点,实行上浮利率的贷款占比较上季度下降2.31 个百分点。
表1:
2007 年第一季度各利率浮动区间贷款占比表
单位:%
┌──────────┬────┬───────┬─────┬───────────────────────────────────┐
│ │ │ 下浮 │ 基准 │ 上 浮 │
│ │ 合计 │ │ │ │
│ │ ├───────┼─────┼─────┬───────┬───────┬───────┬─────┤
│ │ │ [0.9,1.0)│ 1.0 │ 小计 │ (1.0,1.3]│ (1.3,1.5]│ (1.5,2.0]│ 2.0以上│
├──────────┼────┼───────┼─────┼─────┼───────┼───────┼───────┼─────┤
│ 合计 │ 100 │ 26.89 │ 27.85 │ 45.26 │ 27.95 │ 6.48 │ 9.13 │ 1.70 │
├──────────┼────┼───────┼─────┼─────┼───────┼───────┼───────┼─────┤
│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100 │ 31.54 │ 32.45 │ 36.01 │ 33.67 │ 1.88 │ 0.45 │ 0.01 │
├──────────┼────┼───────┼─────┼─────┼───────┼───────┼───────┼─────┤
│ 股份制商业银行 │ 100 │ 38.03 │33.54 │28.43 │ 27.99 │ 0.40 │ 0.02 │ 0.01 │
├──────────┼────┼───────┼─────┼─────┼───────┼───────┼───────┼─────┤
│ 区域性商业银行 │ 100 │ 29.71 │ 15.62 │ 54.67 │ 38.72 │ 9.56 │ 5.77 │ 0.62 │
├──────────┼────┼───────┼─────┼─────┼───────┼───────┼───────┼─────┤
│ 城乡信用社 │ 100 │ 2.66 │ 4.77 │ 92.57 │ 18.52 │ 23.86 │ 42.03 │ 8.16 │
├──────────┼────┼───────┼─────┼─────┼───────┼───────┼───────┼─────┤
│ 政策性银行 │ 100 │ 25.48 │ 72.95 │ 1.56 │ 1.56 │ 0.00 │ 0.00 │ 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