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城乡信用社浮动区间为(0.9,2.3]。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机构人民币同业存款利率小幅下降。其中,金融机构同业活期存款余额占比为91.7%,加权平均利率为1.38%,比上季度下降0.03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发生额占比8.3%,加权平均利率为2.29%,比上季度下降0.27 个百分点。
单笔金额在3000 万元以上的人民币协议存款利率略有上升。3月份,61 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2%,比年初上升0.03 个百分点;37 个月期协议存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7%,比年初上升0.28个百分点。
境内外币贷款、大额存款(300 万美元以上)利率水平小幅波动。
表2:
2007年第一季度大额美元存款与美元贷款平均利率表
单位:%
┌─────────┬────────┬────────┬────────┬────────┐
│ │ 2006年第12月 │ 2007年1月 │ 2007年2月 │ 2007年3月 │
├─────────┼────────┼────────┼────────┼────────┤
│一、大额存款: │ │ │ │ │
├─────────┼────────┼────────┼────────┼────────┤
│3个月以内 │ 4.0482 │ 4.3192 │ 4.1626 │ 4.3773 │
├─────────┼────────┼────────┼────────┼────────┤
│3-6个月 │ 5.2001 │ 5.1244 │ 5.2424 │ 5.1802 │
├─────────┼────────┼────────┼────────┼────────┤
│6-12个月 │ 5.1651 │ 5.0632 │ 5.3322 │ 4.8745 │
├─────────┼────────┼────────┼────────┼────────┤
│一年 │ 5.2184 │ 5.0020 │ 4.3134 │ 4.7066 │
├─────────┼────────┼────────┼────────┼────────┤
│二、贷款: │ │ │ │ │
├─────────┼────────┼────────┼────────┼────────┤
│一年(固定) │ 6.2126 │ 6.2037 │ 6.0972 │ 6.0174 │
├─────────┼────────┼────────┼────────┼────────┤
│一年(按月浮动) │ 6.1985 │ 6.0936 │ 6.2679 │ 6.1866 │
└─────────┴────────┴────────┴────────┴────────┘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六、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
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总体走升,市场供求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发挥。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为7.7342元,比上年末升值745个基点,升值幅度为0.96%;人民币对欧元、日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为1欧元兑10.3068元人民币、100日元兑6.5539元人民币,分别较年初贬值0.39%、升值0.14%。2005年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至2007年3月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7.01%,对欧元汇率累计贬值2.84%,对日元汇率累计升值11.47%。
第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浮动弹性进一步增强,与国际主要货币之间汇率联动关系明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最高达7.7303元,最低为7.8135元。银行间外汇市场共有57个交易日,其中人民币汇率有33个交易日升值、24个交易日贬值。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单日最大升值幅度为161个基点,单日最大贬值幅度为90个基点,日均波幅为46个基点,较2006年日均波幅40个基点继续扩大。
第二部分 货币政策操作
2007年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货币政策调控的预见性,及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维护总量平衡,引导信贷结构优化,稳步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改进外汇管理,保持了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
第一季度,中国人民银行密切关注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及国内货币信贷形势,针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体宽松的情况,搭配使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基本全额对冲外汇占款投放的流动性。一是加大央行票据发行力度。第一季度受春节前后现金大量投放回笼以及新股密集发行等因素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存在较大波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合理安排操作工具组合与期限结构,累计发行央行票据1.8万亿元,同比多发行0.5万亿元。3月末,央行票据余额为3.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0.9万亿元。二是适时延长央行票据期限。为缓解央行票据集中到期投放流动性的压力,于1月底重启3年期央行票据,与1年期和3个月期央行票据相互配合,收回银行体系多余流动性。 第一季度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据分别发行3570亿元、10020亿元和4640亿元。三是适量提供短期流动性。为支持春节前商业银行支付清算需要,通过短期逆回购操作向银行体系注入流动性900亿元,不仅缓解了节前金融机构的资金压力,而且为央行票据发行创造了相对平稳的市场环境。四是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与定向发行央行票据相结合。在保持市场化发行央行票据力度的同时,于3月初对部分贷款增长较快、且流动性充裕的商业银行定向发行3年期央行票据1010亿元,既有效收回了流动性,也对信贷增长较快的机构起到警示作用。五是引导央行票据发行利率适度上行。配合3月中旬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3月份以来3个月期、1年期和3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分别上升12个、18个和22个基点,同时影响市场利率适度上行,发挥市场利率调节资金供求关系的作用。
二、适时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工具
在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增加的情况下,为保持流动性水平基本适度,中国人民银行先后于1 月5 日和2 月16 日宣布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各0.5 个百分点,分别与1 月15 日和2 月25 日实施,共冻结流动性约3300 亿元。根据流动性的动态变化,又于4 月5 日、4月29 日分别宣布再次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 个百分点,分别于4 月16 日、5 月15 日实施。搭配使用央行票据和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有利于增强中央银行回收多余流动性的主动性和有效性,有利于适当调节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能力,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
三、发挥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 年3 月18 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 个百分点,由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 从2007 年1 月公布至今,每日各期限档次的Shibor 形成了一条从隔夜至1 年期的完整利率曲线,具有较好的平滑特征,且各期限档次利率能够综合反映货币市场的资金供求状况和利率的期限结构,为货币市场的产品定价提供了初步参考。各种以其作为基准的金融产品不断涌现,丰富了货币市场产品种类,有利于货币市场的深化。截至第一季度末,共发生以Shibor 为基准的金融产品创新19 笔,产品种类包括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同业借款、转贴现、债券买卖、金融理财产品、货币互存业务等,部分商业银行还将内部转移资金价格以及绩效考核办法与Shibor 挂钩,Shibor 的影响力以及基准性正在初步显现。第一季度,Shibor随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同步调整,短端利率波动幅度大于长端,3 个月以上利率小幅走高。
图 2:2007 年第一季度Shibor 曲线图(略)
四、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
针对贷款扩张压力较大的势头,中国人民银行加强对金融机构“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要求商业银行高度重视贷款过快增长可能产生的风险,树立持续稳健经营理念,进一步落实国家加强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合理控制信贷投放规模和进度。同时,坚持“有保有压”,优化信贷结构,合理控制基本建设等中长期贷款,严格限制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贷款,加强对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以及就业等经济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进一步改善和加强金融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通过组织、产品和体制创新,进一步加大对“三农”的有效信贷投入,提高对农民工的金融服务水平。引导商业银行转变过分依赖信贷业务的发展模式,抓紧发展中间业务,拓展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持续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