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节水型城市,把节水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扶持一批重大节水示范工程建设。开展节水型示范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加强开发区、工业园区循环用水,采用水网络集成技术,实施园区内厂际串联用水、污水资源化和非传统水源利用。加快推进中水回用,积极探索雨水利用,节约城市供水资源。利用小区积蓄雨水和中水浇灌绿地、喷洒路面、洗车等。对规划用地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的新建项目强制推行雨水收集利用。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政公用局、规划局、建委、经委,各区县政府)
(四)全市主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标准
到2010年,全市主要水体达到Ⅳ类以上标准,基本恢复城市内河生态环境,改善整体景观。完成北十里长沟等35公里主城河沟清淤、护坡改造和美化绿化。实施外金川河入江口环境综合整治。完成100公里岳子河等通江河道和胥河等通湖河道清淤、生态护砌工程,加大河道断面,畅通水系,促进水体流动,改善入江入湖河道水体的水景观水环境。完成县乡河道和农村河塘清淤各4000万方以上。
1、坚持引水补水联动机制,加快实施引水工程。按照“以动制静、以清释浊、以丰补枯、改善水质”的要求,统筹规划建设调水引流工程,继续完善引长江水经处理后向玄武湖、内秦淮河、金川河进行生态补水,实施引长江水入外秦淮河补水工程。加快南河引水、内金川河引水、城东引水工程建设,通过常态化和足量化的引水调水、引清释污,改善河湖水动力条件,增强河湖自净能力,进一步扩大水环境容量,巩固整治成果。2008年底,完成城东玉带河、明御河,河西龙江河、里圩河及城北内金川河生态引水补水线,通过贯通河道、提升水位、流动循环,使三个区域的支流河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市政公用局、建委、环保局、城建集团)
2、全面推进疏浚清淤,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全面实施城乡河道疏浚和村庄河塘整治,重点解决河道淤积堵塞、杂草丛生、河塘垃圾成堆、水质恶化等问题,推广河道河塘生态保护技术,达到清理淤泥、调活水流、改善环境的目的,打造“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城乡水环境。到2010年,基本完成全市河道疏浚一遍的任务,恢复河道引排能力,疏通水系、改善水质。
积极开展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作,实施河道断面扩大、护岸建设、生态景观等工程。通过自然湿地恢复、建设人工湿地和植树造林等措施,在重要湖泊周边、水库上游涵养区等重点区域建立生态隔离带。继续做好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修复等工作,实现涵养水源、减轻面源污染的目标,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到2010年,完成40%的水土流失面积治理任务,使水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