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实施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和其他涉及行政相对人、第三人权利义务的事项;
(五)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
(六)政府集中采购情况;
(七)公务员选拔录用情况。
第二十条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属机构,还应当重点公开下列事项:
(一)城乡建设和管理的重大事项;
(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
(三)征收或征用土地、房屋拆迁及其补偿、补助;
(四)抢险救灾、优抚、救济、社会捐助等款物的管理、使用和分配。
第二十一条 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事项,应当一并公开下列内容:
(一)部门职能、职责、权限、承办人;
(二)办事依据、原则、条件、程序、标准、时限;
(三)办事承诺;
(四)办事纪律和内外监督机制;
(五)办事结果和不服行政决定的法律救济途径、方式、期限;
(六)为便于公众了解公开的政府信息事项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二条 政府信息可以单独适用下列一种或者同时适用若干种形式予以登载、提供、公布:
(一)政府公报或者政府公开发行的其他信息专刊;
(二)政府网站(网页);
(三)政府信息咨询热线、服务站点;
(四)新闻发布会;
(五)档案馆、公共图书馆、公共阅览室、电子屏幕、公告栏;
(六)报刊、广播、电视;
(七)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政府信息的有效形式。
行政机关应当探索实行免费发放政府信息资料;拓宽听证会、征求意见会、会议旁听等形式、范围;规范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公开政府信息;发展电子政务,加强政府网站建设与管理,重视利用互联网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共图书馆、档案馆设置政府信息查阅场所,并配备相应的设施、设备,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应当编制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政府信息公开目录。指南和目录应当向社会公布,并置放在本机关主要办事场所,方便公众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