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以应急知识普及为重点,开辟应急管理科普知识专栏,结合《
突发事件应对法》,宣传普及应急管理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等能力。按照灾前、灾中、灾后的不同情况分类宣传应急知识。灾前教育以了解突发事件的种类、特点和危害为重点,掌握预防避险的基本技能;灾中教育以自救、互救知识为重点,普及基本逃生手段和防护措施,告知公众在事发后第一时间如何迅速作出反应,如何开展自救、互救;灾后教育以经历过突发事件的公众为重点,抚平心理创伤,恢复正常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三)以各类突发事件典型案例为抓手,增强公众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一是总结积累经验,进一步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增强预测预警能力。二是深入分析公共安全形势,增强公众的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三是掌握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的基本技能,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
三、组织实施
(一)宣传活动。
1.举办讲座活动。通过举办讲座、展览,从不同层面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研讨、交流和宣传力度。(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2.开展公共安全知识进基层活动。编印发放公共安全手册、举办专项安全知识演讲、播放应急知识专片、组织自救知识演练、投放公益广告等,让公众增强安全防护意识,了解和掌握应急知识。把应急管理进农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之一。(由各县、区政府和市安监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气象局、市红十字会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3.开展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结合每年“全国科普活动周”、“全国安全生产月”、“国际减灾日”、“全国消防日”、“全国法制宣传日”、“世界气象日”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主题宣传活动,使社区、乡村基层群众了解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民政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气象局等部门组织实施)
4.政府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宣传活动。结合宣传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政府应急能力建设内容,宣传我市中长期发展战略中的公共安全等内容。(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相关部门实施)
(二)教育培训。
1.公共安全知识普及教育。将公共安全知识纳入中、小学及幼儿园相关宣传教材,学校每周安排1-2个课时,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应急知识,在相关部门配合指导下,每年组织一次专项应急演习,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普及公共安全知识。(由市政府应急办会同市教育局组织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