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推进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以提高管理水平、强化创新能力为重点,采取统一培训与自主培训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学历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本地培训与外地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努力为中小企业培养各类实用人才。要创造条件整合培训资源,以市民营经济人才培训中心为依托,努力构筑市、县、乡、企四级联动的中小企业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各类人才确保10000人以上。对省里认定的中小企业培训示范结构,市财政每年给予一定资助。
(四)推进信息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县(区)两级中小企业网站建设,丰富内容,扩展平台,延伸服务,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参与度,联合社会服务机构共建中小企业综合服务平台,开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信息发布、网上咨询等服务。加快全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形成依托产业集群、重点行业建设的ASP信息服务平台为支撑的信息化应用服务体系。对全市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各级财政给予一定资金支持。
(五)推进咨询服务体系建设。引导大企业牵头建立行业性的研究组织,支持自然人创建服务性的社会中介机构,鼓励老专家、老教授成立各类顾问委员会,根据企业需求提供管理、市场、技术、财税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引入先进管理理念,运用先进管理方法,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对从事中小企业咨询服务的机构,有关部门要在政策范围内给予优先支持,在协调指导上给予优先照顾。
(六)推进创业辅导体系建设。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创业辅导工作,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培训、管理咨询、融资指导、技术创新、风险防范、企业会诊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依托现有产业集群或园区培育一批创业基地,鼓励利用闲置厂房、场地和楼宇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器,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多层标准厂房,为创业者提供生产经营场所及相关的创业服务,形成一批不断生产小企业的“工厂”;积极组织社会服务资源构建为新创企业提供及时有效服务的支持网络,解决初创企业的突出困难,降低创业企业的运行成本和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各有关部门要在规划、用地、工商、财税、融资、住房、人才档案、户籍管理、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政策咨询和便利措施。
(七)推进技术支持体系建设。积极发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产品研发设计、实验测试等服务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研究开发和试制、设备检验、生产工艺改进、科技成果转化等创造条件,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推荐一批高校重点服务的中小企业,形成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按照依托产业、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在产业集群或中小企业相对集聚的区域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一条龙”服务。中小企业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和生产过程中技术开发费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管理费用,不受比例限制。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