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强宣传力度。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2008年要重点围绕奥运年和我市开展的“迎奥运、保平安、促发展”活动进行,增强宣传的针对性。协调各新闻媒体,每季度或每月,留出一定的版面或时段,用于公示食品检测结果,宣传食品安全工作进展情况,宣传名优食品企业、曝光典型食品案件、发布食品安全监管信息等。
2加大食品安全经费投入。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监管经费,保证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事故预防和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工作。认真做好食品安全专项经费的预算,严格监督,保证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成效。
(二)由市农业局牵头,畜牧水产、工商、商务、林业、供销合作社等部门配合,加大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整治,从源头提供放心食品。
1重点抓好食品污染源头治理。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依法收缴违禁农业投入品,重点是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铵等禁用高毒农药,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经营和使用行为。加大禁用兽药瘦肉精、来克多巴胺、苏丹红、三聚氯胺等非法饲料添加物以及孔雀石绿、乙烯雌酚、硝基呋喃代谢物等违规鱼药的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巡查和督查行动,加大例行监测和抽检力度,对不合格率较高的区域和农产品进行跟踪督导并专项整治,防止食品源头污染。
2加大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的监管力度。继续推进绿色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农业龙头企业的认定、认证工作。对市区市场的主要农产品推行包装上市、产地编码、标识追溯制度,加强对藁城、无极、正定、栾城、鹿泉、高邑等蔬菜基地大县蔬菜农药残留的检测力度,着力抓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无公害蔬菜、林果、畜产品、水产品基地标准化生产比例逐年提高。
3积极探索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销衔接和实施办法。逐步建立完备的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档案和标签管理制度,把产品标签与认证标志、地理标志、产品商标等结合起来,形成一体化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网络。采取政府引导,协会搭桥等方法,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冷链配送、电子商务,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的产销对接。
(三)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牵头,食药监、工商、卫生、商务、农业、畜牧水产、公安等部门配合,加大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整治,控制假冒伪劣食品流入市场。
1加强获证企业证后的监管,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一要督促企业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获证企业必须严格检查所有原辅材料,严格检验出厂产品,严格执行QS标志,严格处理过期、回收食品。各级各部门要强化巡查、抽查、督导、年审等证后监管制度,确保企业持续保持和提高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二要突出重点,紧紧围绕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质量安全风险高、问题较多的重点食品,开展专项检查和飞行检查。对不合格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吊销生产许可证(重点食品:婴幼儿配方乳粉、肉制品、小麦粉、大米、酱油、醋、灭菌乳、巴氏杀菌乳、碳酸饮料、矿泉水、纯净水、方便面、饼干、冷冻饮品、白酒、葡萄酒和啤酒等16类)。三要研究建立企业诚信制度,公示所有获证企业的基本情况和重要的日常监管信息。做好食品安全法的配套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优化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四要进一步加强宣传,营造没有QS标志的食品不经销、不使用、不购买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