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深入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各地要以“全民查隐患、平安迎奥运”为主题,以遏制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恶性火灾事故为目标,坚持全面普查与分类整治相结合、集中排查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大力排查危害公共安全的火灾隐患,重点是漏审漏验工程、商住楼、在建工程、建筑消防设施、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三合一”建筑、农村50户以上自然村寨等,始终保持整治火灾隐患的高压态势,为“两会”召开、州内重大节日活动和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二是大力整改重大火灾隐患。各地要进一步完善重大火灾隐患公示、举报、投诉、核查、挂牌督办和立案、销案制度。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按照重大火灾隐患评判标准和整改标准,及时挂牌督办整改。对严重威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单位,要坚决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充分利用市场手段调节火灾风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引导商场、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爆化学物品单位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最大限度地控制或转移火灾风险。特别是保险部门要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健全农业风险防范机制和保险体系,拓宽农村地区群众的人身、财产保险覆盖面,降低群众的生产生活风险成本。四是要加大执法力度,坚决依法查处消防违法行为。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从执法时间、空间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大错时检查力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消防工作标准化管理。要严格依法行政,对拒不整改火灾隐患的单位,必须坚决依法查处。五是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各地要按照“积极探索、稳步推进、总结经验、不断深化”的要求,结合省公安厅“一巡两驻”的总体部署,明确社区、农村警务民警的消防管理职责,延伸监管触角,依托社区、农村警务力量开展好经常性的消防宣传、监督检查等工作,构筑防火安全屏障。
五、构建社会消防宣传动员体系,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
一是完善宣传长效机制。要积极推动宣传、新闻、教育、文化、妇联、科协、共青团等职能部门和社会团体建立消防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利用成员单位的行业优势,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媒体联动,教育渗透,全民参与”的社会化消防宣传氛围。要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积极宣传消防法规,传播消防基本知识、灭火基本技能和逃生基本方法。突出抓好 “五一”、“十一”等重大节假日、奥运会期间、“学生消防安全教育月”、“六月安全月”、“119”消防日、冬春季火灾高发期以及各项消防安全专项治理期间的宣传工作,增强宣传教育实效。做到报纸有文、电视有影、电台有声、网络有阵地,不断扩大消防宣传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二是发挥主流媒体和公众媒体的宣传作用。构建电视、报刊、广播、手机、网络等主流新闻媒体和社会消防宣传平台,广泛开展消防法律法规、消防常识宣传。加大新闻媒体对重大火灾隐患及违法行为的监督力度,提升消防宣传工作的威慑力和感染力。充分发挥消防网站等宣传教育阵地作用,扩大社会影响。做好消防志愿者的征集、注册、培训和指导服务工作,提高志愿者消防宣传、发现和整治火灾隐患的能力。三是深入推进消防宣传“七进”工作。深入推进消防宣传“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党校、进景区”活动,使消防知识深入人心。要依托普法教育、文化下乡活动、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载体,把基层群众纳入消防宣传教育范畴。继续推动有关部门把消防知识纳入义务、学历和职业教育计划,协调各级司法部门把消防法规纳入国家“五五”普法规划、各级党校将消防安全纳入教学计划,所有国家和省级风景名胜区应设置大型消防安全宣传牌。要把单位一线员工、妇女等重点用火人员和老、幼、残、农民工、农村留守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作为重点宣传教育对象。在5月份,将由州委宣传部、州妇联、团州委、州公安消防支队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在兴义市启动向全州家庭主妇发放“消防宣传围腰”大型活动,切实提高这部分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四是认真组织消防安全培训。要大力加强各行各业、各单位的岗前培训和经常性培训,实行岗前培训和重点工种持证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建立消防职业技能鉴定的新路子,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和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等特殊工种人员必须全部持证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