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善盟行政公署关于印发阿拉善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阿署发[2008]17号)
各旗人民政府,行署各委、办、局,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各大企业:
现将《阿拉善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三月二十七日
阿拉善盟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表
指标名称 | 计 算
单 位 | 2008年计划 | 2008年比2007年
增长(%) |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 | | |
(一)生产总值(现价) | 亿元 | 141.8 | 26.9 |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5.4 | 5.9 |
第二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100.5 | 30.8 |
其中:工业增加值 | 亿元 | 89 | 33.3 |
建筑业增加值 | 亿元 | 11.5 | 15 |
第三产业增加值 | 亿元 | 35.9 | 20.3 |
(二)财政收入 | 亿元 | 23.2 | 25 |
(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 亿元 | 105 | 12.4 |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 | 亿元 | 6.1 | 25 |
(四)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上年=100 | 104.8 | - |
(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亿元 | 25 | 17 |
(六)进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6100 | 1.6 |
其中:出口总额 | 万美元 | 2600 | 1 |
进口总额 | 万美元 | 3500 | 2.04 |
(七)引进国内(区外)资金 | 亿元 | 25 | -22.4 |
(八)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4330 | 15 |
(九)农牧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 元 | 5830 | 15 |
(十)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3.4 | -5.03 |
(十一)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万吨 | 0.77 | |
(十二)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4.09 | |
(十三、)安全生产 | | | |
每亿元国内(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 人 | 0.39 | -20.4 |
二、社会发展指标 | | | |
(一)人口 | | | |
□年底总人口 | 万人 | 21.85 | 0.55 |
□人口自然增长率 | ‰ | 5.56 | - |
(二)教育 | | | |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 % | 86 | - |
(三)卫生保健 | | | |
千人口医院病床数 | 张 | 3.798 | - |
以县为单位初级卫生保健合格率 | % | 100 | - |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 | % | 91.3 | -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县为单位覆盖率 | % | 100 | - |
(四)社会福利及社区服务 | | | |
城乡各种福利院床位数 | 张 | 417 | 149.7 |
城镇社区服务设施数 | 个 | 85 | 13.3 |
为残疾人服务设施数 | 个 | 3 | 50 |
(五)文化、体育 | | | |
广播人口混合覆盖率 | % | 97 | - |
电视人口混合覆盖率 | % | 97 | - |
(六)旅游 | | | |
旅游入境人数 | 万人次 | 2.3 | 30.7 |
其中:外国旅游者人数 | 万人次 | 2.3 | 30.7 |
国内旅游者人数 | 万人次 | 65.5 | 15.6 |
旅游外汇收入 | 万美元 | 1140 | 31.1 |
国内旅游收入 | 亿 元 | 4.59 | 25.8 |
旅游业总收入 | 亿 元 | 5.41 | 26.4 |
三、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主要指标 | | | |
(一)劳动就业 | | | |
□城镇就业人员年末数 | 万人 | 6.4429 | 4.88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3 | -45.7 |
□城镇净增就业人数 | 万人 | 0.3 | -26.29 |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 万人 | 0.75 | -6.45 |
□城镇登记失业率 | % | 4.3 | - |
□服务业就业比重 | % | 50 | -10.7 |
(二)居民收入 | | | |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 元 | 14330 | 15 |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 元 | 5830 | 15 |
(三)社会保障 | | | |
□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 万人 | 4.2 | 4 |
□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 | 万人 | 5.3 | 2 |
□城镇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 万人 | 2.8 | 3.3 |
□城镇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 万人 | 2.9 | 3 |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 万人 | 0.65 | 19 |
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计划 | | | |
(一)资源节能 | | | |
1.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3.4 | |
2.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电耗 | 千瓦小时 | 3047 | |
3.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 | 吨标准煤 | 3.73 | |
4.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电耗 | 千瓦小时 | 3595 | |
5.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 | 亿立方米 | 0.086 | |
6.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 亿立方米 | 0.0074 | |
7.重点产品能耗 | | | |
其中:电力(火电发电标准煤耗) | 克标准煤/千瓦时 | 375 | |
水泥(水泥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62 | |
煤炭(原煤生产综合能耗) | 千克标准煤/吨 | 30 | |
(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 | | | |
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 | 万吨 | 0.77 | |
2.氨氮排放量 | 万吨 | 0.12 | |
3.二氧化硫排放量 | 万吨 | 4.09 | |
其中:“两控区”排放量 | 万吨 | - | |
4.粉尘排放量 | 万吨 | 1.2 | |
5.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 | 万吨 | 1.8 | |
(三)污染治理与废物资源化 | | | |
1.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 | % | 38 | |
2.城市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 | % | 75 | |
3.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 | % | 53.5 | |
(四)水资源节约与利用 | | | |
1.城市取水量 | 亿立方米 | 0.134 | |
2.农村取水量 | 亿立方米 | 7.35 | |
3.重点工业行业取水量 | 亿立方米 | 0.636 | |
4.地区间水资源分配(2006-2007年黄河分水) | 亿立方米 | 0.6 | |
(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 | | |
1.“三化”草地治理面积 | 万公顷 | 5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