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威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威海市机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等产业调整振兴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3.矿山机械。重点推进威海天鹏矿山设备有限公司矿山设备项目和威海市海王旋流器有限公司无尾矿山分级浓缩新工艺及关键设备项目,加快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

  4.印刷机械。以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加大各种规格品种的小型胶印机、成套印刷设备的开发生产,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扩大市场占有率。以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为平台,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积极推进多色商用、数字印刷等高科技印刷设备的研发。

  5.木工机械。以山东工友集团、威海齐全木机集团、山东百圣源集团、文登威力工具集团为龙头,重点发展数控、数显、雕刻、节材等新型木工机床,提升机床产品的数控化率,建设国内最大的木工机床科研、生产基地。

  6.化工机械。抓好威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总投资1.2亿元、年产7000吨反应釜用特种金属复合板项目,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口,打造全国最大的磁力反应釜生产基地。

  7.农业机械。以荣成海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为依托,推进大中型拖拉机、玉米收获机的研发与生产,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

  (五)机电工具。以山东威达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档新款钻夹头。加快总投资7亿元的文登威力工具集团钳类、剪类及两用扳手工具项目和文登奥文电机有限公司总投资3.4亿元的工业集尘器及台式电动工具项目建设。

  (六)机械基础件。充分发挥天润曲轴股份有限公司全国行业首家“曲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的科技研发作用,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的开发,重点抓好胀断连杆和锻造毛坯的生产与销售,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威海四维铸钢厂的齿轮项目和荣成市弘久锻铸有限公司的铸件加工生产线扩建项目,加快用于船舶等大型机械的各种铸钢产品(齿轮)、大型铸铁件、龙门机床铸件的生产。以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环保处理用泵和大型中开泵项目为重点,加快大型工业泵、电厂烟气脱硫循环泵、污水处理集成提升泵等系列产品的开发,以先进的设计和制造设备为保证,提高产品从设计、制造、测试到现场安装的可靠性。

  四、主要措施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推进结构调整。全面落实国家有关国产“首台套”政策,用好用足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政策措施。优化装备制造业产业结构,形成集约型生产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竞争力;以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调整产品结构,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加大淘汰落后工艺、设备力度,有效拉动我市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健全技术创新保障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贷款为支撑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学术环境和人才环境,为各种创新要素的聚集搭建广阔的舞台。各级要以适度投入牵头搭建由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参加的技术研发平台,进行关键共性技术和重要核心技术的研发,促进重点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协作,建立广泛的产、学、研联合,构筑广泛的技术信息、联合开发和技术攻关平台。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快对企业现有产品开发、生产工艺、市场销售、资源管理、物流控制等各个环节的改造。积极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合理流向重点科研领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三)强化营销体系建设,大力开拓市场。积极引导企业加强营销体系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制定营销战略,搞好企业和产品定位。建设好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有步骤、分层次、针对性地开拓市场。加大对潜在市场的挖掘和开拓力度,在巩固既得市场份额的前提下,把寻找、挖掘潜在市场作为市场结构调整的方向。加大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塑造品牌形象,促进我市机械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四)加大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对企业在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重大技术装备研发方面的投入,金融机构要重点支持,创新服务产品,积极为符合条件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提供贷款。重点骨干企业要善于在危机中寻找机遇,以招商引资、技改投入等手段,以控股、参股等形式加快资本扩张,扩大产业规模和产品优势。中小企业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资合作,挂大靠强,开辟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渠道,保证技改资金投入,加快企业的壮大和改造提升。

  (五)提高服务能力,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空间。通过制定技术改造指导意见,发布技术改造投资指南,设立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配套专项资金等措施,引导、扶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和激励企业按市场规则优化资源配置。以工业园区为载体,以大项目、大企业、龙头产品为依托,以经济利益为纽带,鼓励装备制造业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与上下游企业、研发机构之间组成战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规模效益和整体竞争力。

威海市汽车及零配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
(2009-2011年)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现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市汽车及零配件工业已形成了较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目前,拥有汽车及零配件制造企业6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5家,整车生产企业8家,总资产198亿元,职工4.05万人。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268亿元,利税15.5亿元;实现整车产量5.66万辆。整车产品主要有多功能越野车、乘用车、轻型卡车、微卡载货车、改装车;汽车零配件主要产品有轮胎、钢丝帘线、曲轴、轮毂、刹车片、电线束、内装饰、连杆等。1.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全市汽车及零配件企业建立市级以上技术开发中心15家,其中省级技术开发中心3家。通过自主研发和产学研合作,企业技术水平大幅提高。三角集团有限公司研制的巨型工程子午胎成套生产技术与设备开发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全国轮胎行业获得的国家最高科技奖项;“双连”牌刹车片技术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骨干企业市场竞争力显著增强。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天润曲轴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定地位。三角集团有限公司和固铂成山轮胎有限公司规模、效益居国内同行业前列,“三角”、“成山”牌轮胎为全国轮胎行业仅有的2个“中国驰名商标”。天润曲轴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专业曲轴生产企业。3.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引进、联合、重组,我市汽车及零配件生产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进一步扩大,竞争力进一步增强。

  存在问题:一是产业规模较小。我市汽车生产企业年产量均在10万辆以下,与年产几十万辆、百万辆的规模经济要求相差较远。二是自主创新、自主研发能力亟需提高。高端科技开发人才短缺,研发投入不足,开发能力不强,难以较快满足市场需求变化。三是发展不平衡。虽然具备生产巨型工程子午胎、重卡曲轴等高端产品能力,但部分汽车及零配件产品档次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面临的形势。从近期看,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球汽车市场需求严重下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国际汽车工业面临新一轮兼并重组的趋势。同时,汽车工业还面临着能源、环保等外部环境制约和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等深层次矛盾。从长远看,今后较长时期,我国汽车市场依然处于增长期,城乡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汽车工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零部件产品市场将持续较快增长。

  二、目标任务

  到2011年,全市整车产能达到25万辆,汽车及零配件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27.5亿元,利润22.5亿元,年均分别增长23%、46%和48%。

  三、发展重点

  (一)汽车和专用车。重点发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轿车、轻型卡车、机场地面车和油料输储车、饮用水净化车等优势特色整车产品。支持荣成华泰汽车有限公司实施总投资16亿元的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轿车技术改造项目,形成多功能乘用车3万辆,节能环保小排量轿车7万辆的产能。到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支持东安黑豹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扩建冲压、焊装和总装生产线,新增轻型卡车3万辆产能。到2011年,汽车年产能达到1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支持威海广泰空港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加快推进总投资8亿元的空港设备和实验中心项目建设,开拓港口用、民用高附加值专用车市场。到2011年,系列机场用、港口用、民用高附加值特种车年产能达到1500辆,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支持威海市怡和专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研究开发玻璃运输车、压缩式垃圾车、真空吸污车、洒水车、移动通讯车、高空作业车等高附加值民用特种车辆,大力开拓航天、铁路、油田等新市场。到2011年,年产能达到2000辆,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