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11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11年度。2010年,开展普查方案设计、培训和宣传动员等工作。
2011年,开展清查登记、台账建设和现场调查等工作。2012年1月至6月,填表上报、数据处理和审核验收。
四、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一)加强领导,建立各级水利普查组织机构。第一次水利普查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调查任务重、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为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市人民政府决定成立第一次全市水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水利局,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成立相应的普查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的水利普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在2010年6月底前完成机构组建工作。
(二)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开展普查的具体实施方案。目前,国家水利部正在组织制订水利普查总体方案及相关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规范。在国家普查总体方案下发后,各有关单位要按照统一要求,结合本区域、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普查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普查任务,细化普查要求,健全工作机制,落实普查责任,做好分工和进度安排。
(三)积极配合,组织好普查的培训工作。根据国务院通知安排,今年将重点开展水利普查方案制定、培训和宣传工作。在国家方案下发后,各单位要组织好普查培训工作。
(四)积极宣传,充分动员社会各方面全力配合做好普查工作。各有关单位要尽快制订普查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使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家喻户晓,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
五、普查的经费保障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按照国务院通知精神,将普查经费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足额核定,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对因经费落实不力而影响全市水利普查工作进度和质量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和责任人的行政责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在确保经费足额到位的基础上,做好本行政区财政困难乡镇经费的落实工作,为水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