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各县(市)要认真总结土地流转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研究制定具体意见,健全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流转程序。要加大政策引导支持力度,拿出适当财政资金,对规模流转的土地价格进行补助。鼓励种烟大户、烟叶农场、烟叶生产专业合作社承接流转的土地,提高规模化种植程度,全市烟农户均种烟面积达到14亩以上。
5.完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投入机制。优化支农资金使用办法,整合现有涉农资金,集中向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倾斜,加大烟区道路、水利、电力、机械、土壤、生态、防灾减害等方面的投入。运用税收、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多渠道筹集现代烟草农业建设资金,形成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的合力。
(二)全面提升浓香型烟叶生产技术水平
1.精心做好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浓香型烟叶综合试验场(简称“试验场”)建设。试验场是我市与上海烟草集团(公司)共同打造的工商研合作平台,要为试验场建设提供良好的合作环境和交流空间;要在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要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以项目为纽带,着重开展浓香型烟叶基础性、关键性重大理论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作攻关,培养中高级技术人才,全面提高浓香型烟叶生产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2.全力搞好特色优质烟叶开发。积极争取国家开发计划和政策,与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密切合作,围绕品牌原料质量特色需求,选择开发地点,明确开发目标,强化政策保障,细化工作措施。整合各种生产要素资源,集成应用适用技术,科学制定技术方案和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的质量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严密组织,认真落实。
3.高度重视先进技术推广。一是提高上部烟叶可用性技术。上部烟叶6片左右集中成熟一次性采收。二是土壤综合改良技术。烟田冬前深耕25厘米以上,每亩优质饼肥施用量25千克以上,每亩秸秆还田150千克以上,推广绿肥掩青,不断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土壤肥力。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突出抓好“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五个环节的工作,全面提升平衡施肥技术水平。四是特色品种及配套技术。引进推广浓香型质量特色突出的品种,加强移栽期、密度、施肥量、留叶数、采收成熟度、烘烤工艺等配套技术研究和推广。五是密集烤房集中供热、余热共享、清洁能源利用技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不断提高烟叶生产效益。
4.严格禁止烟田套种。“麦烟套种、烟薯套种、麦烟薯套种”是造成烟叶浓香型特色弱化的重要原因,是长期以来制约我市烟叶市场信誉提升的主要因素,严重影响烟叶质量。各地要加强政策引导,严格禁止烟田套种。对套种的烟田一律“不签合同、不供种、不供苗、不扶持、不保证收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