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建立育龄人口技术优质服务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同一对象在不同地区同等地享有人口计生优质免费的技术服务。
--初步建立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化体系和技术平台,加快推进珠三角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
(六)推进区域生活保障业务资源共享。
--建立统一的福利服务信息系统,探索福利收养性服务机构资源共享机制。
--加快开发应用全省统一的集中式养老保险省级管理系统,依托省的信息平台,建立珠三角信息共享系统。
--完善各级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建立统一的、集应急信息平台、应急网络通讯平台、应急决策支持平台和应急指挥平台于一体的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系统。
--推进生活保障业务信息系统运行平台建设。
--构建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的生活保障业务库和决策库。
(七)实现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共享。
--按照统一模式、统一功能、统一数据格式的要求,建立住房保障信息系统,实现住房保障系统全省联网,实现区域共享住房保障信息。
(八)构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共享机制。
--建立覆盖城乡、直达社区(村居)互联互通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网络,建立人力资源信息预测预警机制,构建区域内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共享机制,建成区域内“人岗速配”信息服务管理系统。
--加快完善省、市、县(区)、镇(街)、村(居)五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以泛珠三角人力资源合作交流中心建设为龙头、珠三角各市为主体,加快形成以珠三角为中心辐射泛珠区域的人力资源配置中心。
--建成区域远程职业培训公共平台,建立人力资源培训信息预测制度。
--建成覆盖珠三角的职业能力开发评价公共服务网,推广使用职业技能鉴定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实现职业资格证书上网即时查询功能。
--粤港合作共建香港知专设计学院广东工业设计培训学院,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家级职业能力开发评价示范基地,加快建设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南海基地二期工程。
(九)实现生态、环境信息和环保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
--建设环保信息服务平台,促进区域环境信息互通。
--以环境监测、监察、信息、宣教为重点,建立覆盖全区域的现代化监测体系。
--优化区域大气监测网,逐步推进区域内所有城乡站点的数据联网与共享。
(十)建成区域统一的现代服务业公共信息平台。
--率先推进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在广州、深圳、佛山等有条件的地区,建设“三网融合”试点示范区。
--率先发展“物联网”,加快建设南方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广州、深圳为枢纽,整合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物流信息资源,并与公路、港口、银行和制造商的物流信息系统和国内外的物流信息平台相对接。
--建立权威、可靠、准确的物流企业资信与从业人员资格信息查询系统,完善物流与从业人员队伍诚信体系建设。
--建设个人信用信息系统,完善企业信用信息系统,推进信用信息整合与共享,推进全省信用体系建设。
二、全面实现阶段(2013-2020年)
(一)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实现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职业教育基地。
--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建立支撑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的更加开放、更好质量、更高水平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
(二)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实现区域重大医疗卫生资源错位发展。
--建立科学可行的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的监督评价制度,确保信息系统的公开、透明。
--坚持社会效益的原则,优化规划结构,根据现有医疗技术特点和未来发展规划,实施区域内重大医疗卫生资源错位发展。
--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资源和信息共享,建立统一协调应急机制。
(三)实现区域公共文化体育资源共享共通。
--建立“电纸书图书馆”网站,在珠三角发布已解决版权的电子图书,供读者通过电纸书阅览器免费下载阅读。
--打破现行图书馆管理体制的限制,整合图书馆资源,在珠三角率先建立手机图书馆,实现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高效利用。
--完善区域市、县(市、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主,行业(单位)、社会各类体育场地设施为辅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网络,全面推进学校和行业(单位)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全面实现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共享。
--完善区域体育信息资源共享的标准体系和技术平台,全面实现珠三角体育信息资源实时共享。
--完善区域群众体育竞赛、活动和服务制度,提升珠三角群体活动网络的内容和质量,全面实现全民健身活动与文化、教育、卫生和旅游等共享。
(四)完善公众出行信息平台和覆盖全省的维修救援网络。
--完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全运输方式的查询与出行计划编制、方案优化和线路导航服务。
--建成全省统一的道路运输热线服务,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的出行咨询服务、投诉、维修救援“一号通”。
--制定统一的维修救援行业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完善覆盖全省的维修救援网络。
(五)实现人口计生公共服务信息资源共享。
--建立部门间协同维护、共同应用的全员人口基础信息库,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分析系统,建立完善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分析指标和模型。
--建立区域人口计生数据中心,实现数据共享、服务共享、管理共通的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新机制。建立社会公众与人口和人口计生部门间良性互动的共享平台。提高人口计生统计动态监测和预警预报能力,引导人口合理分布、迁移,免费享有基本的优质的人口计生技术服务。
--实现流动人口计生均等化服务和管理。提升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水平,使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同等地享有出生素质、优生优育、计生优质服务等人口计生服务。
(六)建立统一协调的生活保障体系。
--建立福利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福利服务资源的有效共享和优势互补。
--建立完善区域灾害救助应急指挥系统,形成统一指挥、灵活调度、协同配合、运转高效的灾害救助应急体系。
--建立内容统一、集中部署、数据共享、部门联动的生活保障业务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撑平台,形成生活保障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实现科学管理和有效保障。
(七)探索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异地安置和保障。
--在相邻的地市尝试跨区域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公共租赁住房,探索异地安置制度。
--逐步打破住房保障的本地户籍限制,努力实现住房保障对象(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在珠三角范围内异地享有住房保障。
(八)建立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建立省、市、县、乡镇、社区(村居)五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建立区域间统一、开放、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和完备的自助式网上服务平台,全面实现业务经办信息化和业务信息实时共享。
--深入推进粤港澳合作,形成职业资格证书认定、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征缴、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信息资源共享和衔接处置机制。
(九)实现迅捷通畅的现代服务业信息一体化。
--完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珠三角重点货物交易市场联网与货物配载信息发布功能,逐步实现物流平台交易撮合服务,建成统一的快件等货物跟踪与查询服务平台。
--推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渗透和深入应用,全面构建“电子政府、信息经济、网络社会、数字家园”,打造数字广东。
--加快建立信息共享的标准体系和技术平台。
第四章 对接基本公共服务制度
在允许存在制度差异的条件下,实现珠三角区域内各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内容和实施步骤相互对接,减少制度障碍,促进人力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一、初步实现阶段(2009-2012年)
(一)推进区域公共教育制度对接。
--探索学前教育财政拨款制度,加大对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补助,开展幼儿园补助试点。
--健全义务教育经费省级统筹、各级政府共担、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