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灾区廖家地的200多名群众被安置到长甲村,谢应光教师不顾自家遭受重灾后的沉重的心情,主动要求负责17名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将自家带来仅有的不多的米菜,全部拿出来,帮助他们渡过最艰难的时刻。同时还积极开导受灾群众,在他的安抚下,许多灾民自发加入到抗灾自救行列。
6月23日,在长甲村临时安置的灾民要转移到大源安置时,谢应光教师又主动请缨,与武警官兵、学校教师合力照顾老、弱灾民爬山涉水,将灾民安全转移到大源中心校安置点,在大源中心校的校园里,又看到了谢应光老师守护忙碌的身影……
教师抗洪抢险突击队用自己微薄之力,帮助受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高扬起一面大爱的旗帜,为受灾群众撑起一片充满人间真爱的蓝天,谱写着一曲抗洪救灾的赞歌。
安置灾民见真情
19日下午,肖春财校长接到乡里的电话,要把大源中心校作为受灾群众临时安置点。大源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林春翔、肖益年为副组长,由全体行政人员参加的抗洪抢险领导小组。肖春财校长组织全体行政人员、留校教师30余人,迅速腾出5间教室作为灾民宿舍。为了给灾民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他们有的到乡政府搬草席、被子等安置用品;有的整理教室课桌椅,打扫卫生,铺草席、棉被。很快就把安置受灾群众的5间教室布置成了受灾群众的临时宿舍。同时,备好碗筷、煮好饭菜,有序地做好受灾群众的食宿准备工作。工作中,有的老师手被磨破,有的老师全身湿透,但没有一人叫苦叫累。当晚,大源中心校安置点接待了第一批80多名灾民,他们及时吃上了可口的饭菜,睡上温暖的床铺。做好这些工作已经是晚上八点了。教师们顾不上吃晚饭,又到寄宿生公寓去关照因洪灾滞留在校的40多位寄宿生。
6月21日,组织人员开展自救工作,到受洪水浸泡的中心幼儿园、教工宿舍清理淤泥,清洗被洪水浸泡的墙壁,整理教室,对被洪水浸泡过的地段进行消毒,预防疫情的发生。
6月23日灾民人数上升到近400人,这给学校的安置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进一步做好安置工作,学校克服种种困难,又腾出两幢教学楼共19个教室作为灾民宿舍,学校食堂也提供给灾民使用。为了确保灾民及时用上水、电,有饭吃,教师们忙着发放食品,忙着拉线照明……
从6月19日起至26日,肖校长自己率先垂范,连续多天忙上忙下,组织人员安排好受灾群众的食宿,做好后勤保障,领着教师们认真清扫每幢教学楼、每间宿舍,妥善做好安置点受灾乡亲的吃、住问题。在老师们身体力行的感召下,40多位滞留在校的寄宿生自发组成“小小志愿者服务队”,分发饭菜、洗碗洗菜、搀扶老人……个个忙得满头大汗。
灾害无情人有情,教师们的言行举止架起了一座通往心灵的桥梁,拉近了党和群众之间的距离,密切了干群的关系,大灾之际构建起和谐的社会氛围,他们的行为感动着受灾的群众,感动了无数参与救灾的人们。很快教育局机关抢险应急分队来了,将乐共青团志愿者来了,四中教师志愿者服务队来了,当地的灾民看见他们忙前忙后,也当起了他们的“助理”,和老师们一起为其他灾民服务。6月21日至6月26日,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黄小晶、省委常委、副省长、教育工委书记陈桦、三明市委书记黄琪玉、三明市市长刘道崎、三明市副市长陈凤珠、三明市教育局局长李建明等领导先后到大源中心校察看灾情和灾民生活情况,对学校教师主动做好灾民安置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危难之际,更展教师风采。大源中心校的领导班子临阵不乱、果敢决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带领广大教师及时安全转移600多位学生,无一伤亡,并把学校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令人欣慰,值得赞扬;广大教师不畏艰难、众志成城、舍小家顾大家,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的精神,展示了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诠释“大爱无垠”的深刻内涵。
附件2
泰宁县上青学校抗洪救灾先进事迹
6月14日起,泰宁县连续遭受大到暴雨袭击。特别是6月18日全县遭到特大暴雨袭击,雨量之强、水势之猛、成灾之快、损失之重前所未有,造成了三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关键时刻,泰宁上青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牢记使命,快速反应,果断决策,确保了五百多名师生安全转移、无一伤亡。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全校教师众志成城,安全疏散和转移全部学生,确保无一伤亡,灾后,积极进行生产自救,确保中考顺利进行,涌现出许多动人的抗洪救灾事迹。
誓死护卫,众人扛起生命之桥
18日9:30许,上青乡山洪爆发,河水猛涨,位于河边的上青学校迅速进水,全校数百名师生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险情刚发生,温六金副校长立即向正在局里参加中考考务会的万校长汇报,并果断启动防汛应急预案。10点,洪水漫过河堤,学校周边的民房开始倒塌,操场上的水位在不断上升。面对突如其来的险情,全体教师立即将幼儿园、中小学的孩子转移到教学楼四楼。校园内外的水位猛涨,校园内一片汪洋,校门被冲垮,围墙倒塌,课桌椅被冲走,连那棵巍然挺立在校门口近百年俨然如学校守护神的大树也轰然倒地。短短十几分钟,学校便成了一座孤岛。幼儿及低年级的学生看到这种惨境都吓得哭了起来,再加上学生开始饥饿,500多名被困在相对安全的教学楼里的学生,情绪开始紧张慌乱,场面难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