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是否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三)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上级财政补助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六)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的安排情况;
(七)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八)预备费的使用管理情况;
(九)对审计报告提出的问题的纠正情况;
(十)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十一)其他需要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决算草案时,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可以就决算的有关问题提出询问或者质询;决算草案涉及问题特别重大或者重大事实不清的,常务委员会可以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
第二十二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年度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
经济运行出现重大情况或者预算执行中出现重大问题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及时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主要措施及落实完成情况;
(二)政府重大投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和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
(三)城乡居民收入和解决民生问题情况;
(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五)资源开发利用和节能减排情况;
(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七)其他需要重点审查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规定的时间,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专项资金确需调减的,应当编制预算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本级人民政府动用预算超收收入追加支出时,应当编制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方案,并由同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向人民代表大会财经委员会汇报。预算超收收入使用情况,应当提请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