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我市境内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通车里程达到700公里以上;客车数量达到58对;实现县县通铁路的目标。
2、具体任务。2010年,太中银铁路全线贯通;201O年4月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开工,2014年9月建成;2010年7月太兴铁路开工,2013年年底建成;2010年3月太中银铁路吕临支线开工,2012年建成;阳侯铁路2010年前期工作启动,“十二五"中期建成;规划建设的铁路专用线和集运站按期投运。
三、推进措施
(一)建立完善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
1、建立便捷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铁路沿线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联系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充分发挥各部门、单位的职能作用,及时协调解决铁路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特别要建立县(市、区)政府、县(市、区)直有关部门、乡镇(街道办)、村支两委、沿线群众代表和铁路建设方的联系沟通协调机制,做到反映困难渠道畅通、投诉问题便捷及时、化解矛盾迅速有力。
2、完善高效的联席会议制度。市县两级政府要分别建立分管领导牵头负责,铁路协调办、有关单位以及铁路建设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的内容为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安排部署阶段性工作任务。市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县(市、区)联席会议一般每月召开一次。
3、强化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按照市、县(市、区)两级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市、县(市、区)两级部门要加强上下沟通衔接,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提高办事效率,积极支持配合搞好铁路建设。发改部门重点抓铁路相关项目的上报、审批和政策服务等工作;建设部门重点抓项目规划报批、提供城乡规化服务和铁路通过县以上城市的前期审核把关等工作;国土部门重点抓用地审查报批、地灾评估、压覆矿产情况审查和报批作;林业部门重点抓征用林地和林木采伐的审查和报批等工作;水利部门重点抓水资源影响评价、防洪评价、占用河道审批、施工期间河道防洪安全监管以及现场指导服务等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全力以赴做好报批和服务工作。
4、按程序做好地材地料供应。县协调办负责统筹协调,与铁路施工单位共同组织,按程序做好合法地材地料生产企业的确定工作。
5、大力整治铁路施工环境。沿线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要求,严格规范铁路建设项目收费,凡上级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强行分包铁路工程以及强行供应施工材料、刁难施工单位;严禁在施工作业区内设置障碍影响作业;严禁哄抢铁路物资、拦截工程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