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环境逐步完善,产业基础不断巩固。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珠三角网络基础设施达到先进国家水平,第三代移动通信+无线局域网(3G+WLAN)的无线宽带基本实现对热点地区的全覆盖。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不断完善。
总体上,珠三角现代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也存在一些影响长远发展的制约因素:一是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分工不细,基本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低端的同质化低水平竞争状态,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推动支撑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二是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研发投入水平较低,技术创新与产业化脱节,产业内部结构升级较慢。三是产业区域一体化进程不快。区域资源整合和联动发展机制尚不健全,未能有效支撑区域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四是产业发展环境不够完善。投融资机制亟需完善,人才支撑体系和诚信体系有待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有待加强。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融合创新、融合发展为动力,加快发展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和集成电路设计两大优势产业,壮大信息技术服务、网络增值服务、动漫与网络游戏三大潜力产业,提升嵌入式软件、工业行业软件、基础软件三大软件产业,培育数字媒体内容、信息资源增值服务、数字设计与文化创意、“物联网”、“云计算”五大新型产业,构建产业一体化布局,建成一批名城、名园、名企、名牌,做大做强现代信息服务业,使之发展成为珠三角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完善发展环境与优化产业布局相结合;
扶持龙头企业与培育产业集群相结合;
扩大产业规模与提升产业等级相结合;
突破关键环节与健全产业体系相结合。
(三)发展目标。
以现代信息服务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为标杆,将珠三角建设成为全国领先、国际知名的现代信息服务业聚集中心。
1.到2015年目标:
--产业平稳快速增长。珠三角现代信息服务业收入年均增长17%以上,增加值占区域GDP的比重进一步提升,信息传输服务、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法人单位达到5万家,从业人员超过23万人。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信息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现代信息服务业在全国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产业支撑功能显著增强。现代信息服务业对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支撑功能显著增强。软件和通信服务收入占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从14%提高到20%;在基础性信息传输服务、集成电路设计和嵌入式软件等领域的竞争优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在中间件、工业软件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产业核心竞争力大幅提升。现代信息服务业自主创新体系基本完善,基于“云计算”、“三网融合”、“物联网”、移动商务的应用和信息服务逐步推广,政策环境及人才体系全面优化。建成一批名城、名园、名企、名牌,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软件名城、3-5个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园区(基地)、2-3个国家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成一批国家级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基地、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集群(园区),建成2家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务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区、1-2家超百亿元的产业园区、3家以上超10亿元的产业园区。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软件产品和信息服务品牌,培育3家业务收入超100亿元,20家产值超过10亿元的现代信息服务企业。
--产业区域一体化布局基本形成。构建珠江口沿岸(广州-东莞-深圳-珠海)现代信息服务高新产业带,珠三角西中东城市(中山-江门-肇庆-佛山-广州-惠州)现代信息服务融合产业带和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经济圈产业一体化布局,推动珠三角成为服务全国、辐射港澳和东南亚、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信息服务业集聚地。